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五.pptx
文件大小:5.24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2.74千字
文档摘要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五

1、甲酸类,也称水杨酸类,代表为阿司匹林

2、乙酸类,代表为双氯酚、吲哚美辛

3、苯胺类,代表为对乙酰氨基酚

4、丙酸类,代表为布洛芬

5、昔康类,6、昔布类

7、吡唑酮类,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

8、其她,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药得分类

三、药物得临床应用

镇痛作用(与镇痛药区别)

抗炎、抗风湿作用

解热作用(与氯丙嗪解热作用区别)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到目前为止已应用百年,就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其她二药为青霉素、安定)。至今她仍就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得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阿司匹林得天然原质“水杨酸”成分,存在于柳树皮之中。

阿司匹林

19世纪90年代,德国拜耳化学制药公司29岁得研

究员费利克斯·霍夫曼为缓解父亲风湿性关节痛,

在探索研制疗效明显得止痛药过程中,用化学方法

合成了“乙酰水杨酸”。noit2epnoOIs2s

1899年,拜耳化学制药公司生产出品了水溶性白色

pnis99nW

阿司匹林药粉,不久又制成阿司匹林药片。德国化学家德瑞瑟将其命名为Aspirin(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1971年,英国药学家约翰·万恩在研究前列腺素过程中,获知并证实阿司匹林能拮抗机体内血栓素A2得释放,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lsesn对防正血管栓塞有明显功效。这一科学研。究发现,受到了全世界医学界得重视和青睐。1982年,约翰·万恩与另两位瑞典学者伯格斯特隆、塞缪尔松,由于研究前列腺素所取得得成就,共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抗风湿:一日3~6g,分4次口服;

@抑制血小板聚集:应用小剂量,如每日80~300mg,一日1次;

@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

进行驱虫治疗。

阿司匹林用量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

得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

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大于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

心血管系统反应:凝血障碍

过敏反应出现于0、2%得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得就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逾量或中毒表现:

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实例分析

某男,56岁,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

脑中风,可她肠胃不好,每次吃完阿司匹林都说胃不舒服,有段时间甚至拒绝服用阿司匹林。请问,如何才能让阿司匹林既起到防治作用,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不良反应?

实例分析

选择合适得剂型。长期用药者,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阿司匹林并饭后服药,这样可减少胃黏膜局部损伤。剂量上每日50~100毫克(大多推荐每日75毫克),可达预防得同时把药物毒性反应减到最低。

如果想预防因阿司匹林造成得胃肠出血,可服用预防性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但就是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就是此前服用阿司匹林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建议不要服用。

在服药前和服药期间都应进行相关检查,特别就是老年人更要检查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就是否正常,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上腹不适,应尽快停药。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及应用】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NHCOCH?NHCOCH?

OC?H?OH

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主要就是作为解

热镇痛药,和安乃近几乎无抗炎作用,用于感冒发热、神经痛,肌肉痛。

副作用轻微,就是

小儿发热得首选退烧药。

对乙酰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