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流程
急诊科是醫院醫疗工作的前沿,是实現醫院救死扶伤使命的第一线,急诊科的布局与否合理,急救流程与否规范,醫疗护理与服务的工作水平与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步也是醫院醫疗质量管理水平、整体形象、综合实力等多方面的集中反应。我院急诊室肩负浦東新区南片地区80%的急救工作,尤其是近3年因创伤、心肌梗塞、脑卒中、呼吸衰竭、溺水等危重患者平均每年有5000例,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急诊患者、急诊急救、输液量逐年上升。而醫护人员又相對局限性,為全面完毕急救工作,急诊科及時调整环境构造,增强醫护人力资源,优化急救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現就我院急救流程设计再造内容進行总結,以供探讨。
1成立急救创伤部,改善急诊工作环境
急诊科建立合理的布局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為了争取急症救治的黄金半小時,使每位重病患者得到迅速、规范有序的急救醫疗服务,我院特成立急救创伤部并對急救创伤部進行流程改造。改建後的急诊创伤部根据卫生部的急诊分区诊治流程,增设了急诊暂留区绿区、黄区,醒目的分区便于患者的救治同步又便于批量患者的有效分流。通過功能改建的急诊急救室面貌焕然一新,院部专題资金投入,增设复苏室,添增带起搏功能的除颤仪、一拖八中心监护、降温毯、便携式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全自動病床、全自動電動洗胃机等多种先進的急救监护设备,设施设备配置原则完全按最新的重症监护设计、配置,保证了患者在重症急救室的硬件条件。同步,院部选送优秀醫务人员進行急救技能培训,配置专职急救人员,保证了患者在急救過程中的软件规定。急救创伤部成立了急诊、急救室、复苏室、留观病房、重症监护為一体的全新急诊急救模式,從而提高急救系统反应速度,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醫院醫院急救水平。
2绿色通道的设置
時间就是生命是對急诊工作中急字的最佳注释,對急诊患者来讲,無论從哪個角度,急诊科第一要务都是快字當頭,分秒必争[1]。安全、畅通、规范、高效是醫院急诊绿色通道的目的。我院已建立院内、院外急诊绿色通道。配置了先進、到位的软、硬件设施以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规范、高效目的的实現,保证良好醫疗关系的建立。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無阻。我們全院還配置了189電话,人手一部,便于联络,會诊快。与120急救中心联网,安装電子显示屏,120护送危重患者,會及時传送患者生命体征,心電监护图像状况,护理人员根据需要准备好對应的急救器械、药物,并迅速到门口迎接,启動急救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開通提高了對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便了患者。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绿色通道,优化护理流程,以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2]。
3加强急诊预诊预检工作的作用
一预诊预检是急诊科的前哨,急诊预诊台服务流程改造应融入人性化,极大以便患者就诊,预诊台护士是急诊患者最先接触到的人,必须由具有丰富急诊科工作經验、服务热情、熟知醫院各科布局、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最早接触急诊患者的护士通過简朴問询病史,迅速作出精确判断,完毕分诊。其重要作用是:①判明危重程度和性质,作出分诊;②告知有关醫師尽快接诊;③办理挂号手续(拾分危急時应先告知醫師急救,再补办挂号手续);④认真接待和处理患者,送人诊察室或急救室;⑤发生大批急诊患者来院時要及時汇报总值班。呼求支援醫护人员;⑥對無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有关专科醫師参与急救;⑦认真做好多种记录工作。分诊护士必须不停學习,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已真正成為急诊患者的接诊者、征询者、观测者、评估者、分析者及辅导者[4]。
3.1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的原则和合理运用急诊资源對急诊患者進行迅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深入处理的优先次序過程[3]。我院根据急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诊断時分為四类I类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立即進行急救治疗。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惊厥、复合伤、急救車转来明确心梗。II类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包括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和、呼吸窘迫,非COPD患者SaO290%、活動性出血。;III类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IV类不紧急,有急诊状况但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對不一样程度的急诊患者采用不一样的诊断措施,实行不一样的诊断流程,切实做到以患者為中心。
3.2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流程對于I、II类患者,要立即送入急救室,实行先急救後诊断挂号原则。以休克患者為例,醫院在收到此类患者的急救告知後,应做好紧急急救准备,将患者所需急救仪器准备就绪,待救护車驶到醫院门口後,由护工辅助救护人员通過。迅速急救绿色通道,将患者分流到紅区急救室,在這一過程中,随救护車出诊的人员应向急救醫生简要扼要地简介患者病情,及所采用過的急救措施。進入急救室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