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针灸推拿学期末复习-推拿手法学(专针灸推拿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9.14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7.01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针灸推拿学期末复习-推拿手法学(专针灸推拿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推拿手法基本技能学习的第二阶段是手法的学习和训练,即练习手法之“()”,或“功力”。

A、形

B、神

C、功夫

D、效果

E、作用

参考答案:B

2.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指导下,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A、现代医学

B、经络理论

C、中医理论

D、现代解剖学

E、现代生理学

参考答案:C

3.拿五经法主要应用于()

A、肩颈部

B、腰背部

C、四肢部

D、头部

E、胸腹部

参考答案:D

4.《小儿推拿广义》的作者是()。

A、张振]

B、龚云林

C、熊应雄

D、夏云集

E、孙思邈

参考答案:C

5.捏法一般不运用于()

A、颈项部

B、胸椎部

C、腰骶部

D、四肢关节部

E、背部

参考答案:D

6.根据现有资料,“推拿”一词始记载于()一书。

A、《小儿按摩经》

B、《医门秘旨》

C、《医宗金鉴》

D、《万病回春》

E、《小儿推拿秘诀》

参考答案:B

7.“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指的是手法操作应做到()

A、深透

B、均匀

C、柔和

D、有力

E、持久

参考答案:C

8.风寒咳嗽的治疗,擦背部哪一经脉,以透热为度()。

A、膀胱经

B、督脉

C、三焦经

D、三焦经和膀脱经

E、任脉

参考答案:A

9.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拍法三者相同的操作要领是()

A、着力点

B、肩部为支点

C、前臂主动运动

D、频率

E、向下用力

参考答案:C

10.根据手法的命名依据,颈部斜扳法是依据()命名的。

A、手法动作类型及其施术部位

B、手法操作部位与操作程序

C、手法动作的基本形式

D、所用手法及其施术部位与操作方向

E、手法动作形态及其着力部位

参考答案:D

11.把quot;摸、接、端、提、按、摩、推、拿quot;列为伤科八法,此出自()。

A、《医宗金鉴》

B、《圣济总录》

C、《伤科纂要》

D、《外台备要》

E、《幼科发挥》

参考答案:A

12.下列击法中主要适用于头部的是()

A、拳击法

B、指尖击法

C、侧击法

D、掌击法

E、棒击法

参考答案:B

13.捏脊疗法首载于哪部著作()

A、《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B、《肘后救卒方》

C、《诸病源候论》

D、《圣济总录》

E、《黄帝内经》

参考答案:B

14.拿五经应以中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沿头部()行方向施术

A、膀胱经、肝经、胆经

B、督脉、膀胱经、胆经

C、任脉、膀胱经、胆经

D、督脉、肾经、胆经

E、任脉、督脉、膀胱经

参考答案:B

15.扩胸牵引扳法要求受术者做前俯后仰运动配合的呼吸类型是()

A、前俯时吸气,后仰时呼气

B、前俯时呼气,后仰时憋气

C、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

D、前俯时吸气,后仰时憋气

E、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呼气

参考答案:C

16.下列哪种手法与其他手法种类不同是()

A、搓法

B、推法

C、扫散法

D、插法

E、摩法

参考答案:D

17.在手法操作时,需要带动皮下组织进行回旋运动的手法是()

A、摩法

B、一指禅推法

C、大鱼际揉法

D、拨法

E、推法

参考答案:C

18.下列手法中,必须做到透热的手法为()

A、摩法

B、擦法

C、抹法

D、搓法

E、摇法

参考答案:B

19.推拿时必须透热的手法为()

A、摩法

B、擦法

C、抹法

D、搓法

E、振法

参考答案:B

20.做扳法时用力技巧为()

A、瞬间

B、快速

C、有控制

D、达到扳机点后用“寸劲”扳动

E、听到弹响声后继续用力

参考答案:D

21.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手法的复合动作命名的是()

A、摇髋法

B、拿五经

C、按揉法

D、运水入土

E、摇膝法

参考答案:C

22.滚法对体表应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

A、2:1

B、1:2

C、3:1

D、1:3

E、1:4

参考答案:C

23.拿法的操作中包含的动作有()

A、捏、提、揉

B、捏、提、抖

C、按、揉、搓

D、按、拨、捻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

24.推拿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成书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魏晋时期

参考答案:A

25.一指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