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ppt
文件大小:2.2 M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颈性眩晕的诊断7、CT检查对于由骨质增生所致横突孔狭窄导致的颈性眩晕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将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合CT进行颈椎扫描,可见钩椎关节增生物向前外方突出,并突向骨性横突孔内,双侧横突孔退变性狭窄并变形,横突孔狭窄率(横突孔内突出物厚度/骨性横突孔实际孔径)可达30%以上,与临床符合率达88%。第21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诊断8、螺旋CT血管成像(SCTA)检查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把椎动脉和毗邻结构同时显示,三维成像能判断椎动脉狭窄受阻的部位、狭窄的性质、原因及椎动脉畸形等。第22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诊断9、血管磁共振(MRA)检查为一种无创伤检查方法,对于因软组织增生退变引起的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应用MRI相互对比法,采用流动分析软件,认为MR期位速度图能准确重复地测量椎动脉的流速和流量,对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23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鉴别诊断1、美尼尔氏综合征2、脑动脉硬化3、神经官能症第24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治疗本病在治疗上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临床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针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极佳。第25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一)针灸治疗原则:肝阳上亢者治以育阴潜阳;痰浊上蒙者治以健脾化痰;气血虚弱者治以补益气血;肾气不足者治以补肾健脑。第26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取穴:颈百劳、颈夹脊、风池、百会、大椎、印堂、四神聪操作方法:颈夹脊穴:取俯卧位。根据颈部X光片所示椎体节段改变取相应颈夹脊穴,常规消毒,选用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1寸左右,进针得气后(以酸、麻、胀为主),行平补平泻捻转加小幅提插手法,得气后接电子针疗仪,用连续脉冲波,电流以患者适宜为度。第27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辨证配穴:肝阳上亢加太冲(可配合放血)、太溪;痰浊上蒙加丰隆同时可配合颈项、肩背部膀胱经刮痧、游走罐;气血虚弱加中脘、手足三里(温针灸)、关元穴、气海穴;肾气不足加肾俞、三阴交、太溪、悬钟、涌泉(重灸)第28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具体治疗方法:毫针刺、电针、头针、温针、针灸并用。特别提醒:1.留针时间要长,印堂、百会留针3小时。2.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不可向对侧眼针刺过深,以防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第29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伴有双侧头颞疼痛,以太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率谷,曲鬓,太阳,听宫,听会操作方法:率谷透曲鬓穴:2寸毫针,从率谷穴进针,顺头皮刺向曲鬓穴,得气后持续捻转针柄,不提插,速度180-200次/分,使患者颞部有酸麻胀感。第30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四)针药并用1、针刺配合西药及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用胞磷胆碱钠、注射用血栓通、川芎嗪注射液等静滴;扩血管:盐酸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抗痉挛药:盐酸乙哌立松、复方氯唑沙宗。2、中药内服:活血化瘀、益气升阳、补益肝肾、祛风通络、养阴清热。第31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眩晕?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为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国外报道眩晕在门诊常见症状中占第三位。眩晕在医学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经历此症。眩晕概说第2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眩晕概说眩晕症据有关资料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第3页,共4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西医对眩晕病因的认识(1)脑性眩晕脑血管性眩晕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前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