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docx
文件大小:15.5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2.77千字
文档摘要

—1—

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时发现免疫空白点并给予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建立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经研究决定,于2023年4-5月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确保查漏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查漏补种,全面夯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基础,在易感人群中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以乡(镇、街道)为单位,7岁以下儿童摸底登记率达100%。

(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7岁以下儿童麻疹、脊灰疫苗补种率达95%以上,其它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达90%以上。

三、活动时间、摸底对象及查漏补种疫苗

(一)活动时间:2023年4月18日-5月15日。

(二)摸底对象:重点摸底2016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出生所有儿童。

(三)查漏补种疫苗:所有免疫规划疫苗均纳入查漏补

—2—

种范围。

四、接种要求

(一)查漏补种应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22年版)》的要求实施,如果儿童未按照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二)各接种门诊所辖服务范围内的目标儿童,包括长期、临时、访亲居住的儿童,均为核查对象。接种门诊要切实加强城区、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行政区划交界地区等流动人口多、免疫服务难度大等重点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各种可行方法主动搜索流动儿童,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定期组织开展适龄儿童高质量查漏补种,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及时消除免疫空白。

(三)各预防接种门诊应对2022年入托入学查验情况进行再次梳理,整理出未完成补种的儿童名单下发给学校或托幼机构,尽快予以催种补种。

(四)对查漏补种期间发现的应纳入但尚未纳入本接种门诊管理的儿童,应按照要求将其纳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之中,并按照免疫程序及时给予查漏补种。已入托入学儿童应全部纳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未录入系统的疫苗针次(包括非免疫规划疫苗),应全部予以补录。

—3—

(五)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各预防接种门诊需严格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预防接种单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尽量确保预防接种工作正常开展,做到单独预约、分散接种,避免人员聚集。做好环境清理和消毒通风工作,落实接种单位人员的个人防护,做好受种者和陪同人员的健康筛查工作。

五、组织实施

(一)宣传动员

在活动开始前,各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

赶集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重点围绕活动背景、目的、时间、对象等展开宣传。各居委会、各行政村要对本辖区流动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区域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微信群告知,并在社区、村落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利用健康宣传栏、健康视频传播平台等现有宣传阵地,张贴或播放有关疫苗科普知识与查漏补种活动信息;各预防接种门诊也要在醒目位置张贴活动海报,提供活动宣传单,通过宣传活动,保证所有目标儿童家长都能了解有关查漏补种目的、接种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以积极参与并配合活动的开展。

(二)人员培训

各地要逐级做好本次活动的培训工作。参与此次调查摸

—4—

底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对象、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要求等事项,确保摸底人员与当地接种门诊工作衔接顺畅。

培训内容包括:①查漏补种的目的、意义;②查漏补种对象、时间;③掌握应补种儿童的判断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④疫苗使用管理要求,接种技术及接种禁忌征;⑤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处理;⑥表格的填写和上报;⑦考核评估与总结要求。

(三)目标人群摸底登记

本次摸底登记工作应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原则。预防接种门诊要在县卫健委统一领导下,积极联系当地村(居)委会、托幼机构及学校等有关单位,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做好应种对象的摸底、登记工作,摸底与接种登记表见附表1。重点加强厂矿工地、集贸市场、城乡结合区、城中村等地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查漏补种工作,在摸底的同时向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告知接种时间和地点。

(四)疫苗管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次查漏补种工作所需免疫规划规划疫苗的供应、分发和管理。各预防接种门诊应根据摸底情况制订查漏补种疫苗需求计划,上报至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依据各接种门诊的疫苗需求做好统筹调剂。

—5—

县疾控机构要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