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方案
根据《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要求,为做好全县免疫规划工作,及时发现漏种儿童,消除免疫空白点,切实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查漏补种目的
通过对漏卡漏种儿童进行彻底排查和补卡补种,全面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点,建立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预防控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查漏补种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1-6岁儿童漏卡/证儿童补卡/证率达100%,漏种儿童补种率≥95%,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90%以上。(漏种含麻疹成分类疫苗的,应优先补种含麻疹成分类疫苗,1.5-6周岁含麻疹成分类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麻腮风疫苗,两剂间隔时间≥6个月。)
三、查漏补种时间
(一)第一次:2018年5月15日至6月25日。
(二)第二次:2018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
四、查漏补种范围和对象
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是免疫规划工作薄弱村屯;各乡镇流动人口居住地,林区、厂场、边远贫困山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周边、租房住户、建筑工地、劳务人员输出多的村屯等。
全县201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出生的流动和常住儿童,特别是外出回归儿童。
五、组织实施
(一)县卫计局:负责查漏补种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宣传培训,接种证、疫苗分发,技术指导、督导检查等工作的实施。
(三)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接种证查验、摸底排查、补卡补证和疫苗补种工作。组织安排辖区查漏补种工作,做到一村一组分片包干,分管院长至少包干一个行政村,联合村干、村医共同完成两轮查漏补种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由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动协作,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工作要求和方法
(一)各乡镇卫生院应组织人员向计生、公安等部门和村干、村医了解各村屯流动及回归儿童情况,掌握漏卡儿童名单,收集相关预防接种信息(附表2),并及时上卡。
(二)充分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查漏补种。通过系统“未种通知”模块,导出漏种儿童名单,并安排工作人员通知前来接种。对未前来接种儿童应再次通知,对于无联系方式的儿童,通过村医村干或入户的方式通知(附表2),对于因特殊原因或失联等未能及时通知、补种的儿童,应在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备注。
(三)分片包干工作制
1.包村医务人员要保持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2.包片工作人员要到每个屯入户查漏,入户时携带漏种儿童名单及接种卡,发现漏卡、漏证、漏种儿童,现场给予补卡,并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预约补证、补种时间。外出儿童要记录具体去向及信息来源,失访儿童应查找有效联系信息,若无,须注明查找的方式和途
径。开展工作时,要做好痕迹记录(附表1)备查,每个屯(包括林场、板厂、砖厂,建筑工地等)都要有入户痕迹记录,并在入户时留取影像资料(可以手机自拍),作为入户佐证材料。
3.对漏种多种疫苗的儿童,要优先补种免疫规划疫苗(尤其含麻疹成分类疫苗),并尽量安排同时接种,但必须分苗、分不同部位接种,保证安全接种。
(四)对每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防保组长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报告分管院长。分管院长和防保组长在每一轮查漏补种工作中,各随机抽查至少1个行政村,核实包片工作人员是否入户查漏,并留存相关核查资料。
七、报表和总结
(一)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符合本乡镇的查漏补种方案,并于5月25日将发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邮箱),6月20日前完成入户工作,6月25日前将入户查漏基本情况统计表(附表11)发到免疫规划科邮箱。
(二)每次查漏补种现场工作完成后,各乡镇卫生院要及时汇总查漏补种工作资料和数据,7月5日、11月1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将查漏补种总结及附表3、表4、表5、表6、表7、表8报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
(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汇总查漏补种资料,分析和总结全县查漏补种情况,对查漏补种工作未达标的乡镇,要求限期整改,确保补卡(证)率≥100%,补种率≥95%。
八、督导和评估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后报送县卫计局疾控股。
针对工作开展情况填写查漏补种落实情况督导表(附表9),抽查各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或防保组长包干村的1个屯,实地核查工作开展情况,抽查20名目标儿童(如不足,到其他村补足),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电话核实补种情况,填写督导评估调查表(附表10),并评估接种率情况,切实掌握查漏补种工作质量。
查漏补种率未达到要求的乡镇,要重新安排查漏补种,接种率评估结果列入年终考核成绩。
附表:1.乡镇卫生院查漏补种、流动儿童排巡查工作记录2.2018年鹿寨县适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