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超声知识培训课件
超声基础知识
妇科常见疾病超声表现
妇科超声检查技巧与规范
妇科超声诊断思路与方法
特殊情况下妇科超声检查应用
妇科超声新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超声基础知识
01
机械振动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属于机械振动。
02
传播特性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物理规律。
03
能量转换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逐渐衰减,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脉冲回声原理
01
超声探头发射脉冲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时反射回声,探头接收回声并转换为电信号。
02
图像处理
电信号经过放大、处理、转换等步骤,最终形成超声图像。
03
多普勒效应
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检测血流速度和方向,实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
超声探头
超声主机
包括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图像处理系统等部分,用于控制探头和生成超声图像。
显示器
用于显示超声图像和相关参数,方便医生观察和诊断。
用于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有多种频率和类型可供选择。
辅助设备
如打印机、录像机等,用于记录和输出超声图像和诊断结果。
妇科常见疾病超声表现
子宫增大,形态失常
01
肌瘤使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变形,宫腔移位或变形。
肌瘤结节
02
子宫内出现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结节,结节一般边界清晰,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圈。当肌瘤发生变性时,瘤体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或强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03
肌瘤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条状、短棒状血流信号。
卵巢体积增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肿瘤内部呈均匀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边界清晰,包膜完整。
卵巢良性肿瘤
卵巢体积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实质性团块、乳头状突起及不规则无回声区。肿瘤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
卵巢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稀少;恶性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宫颈囊肿
宫颈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宫颈息肉
宫颈管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实质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蒂部与宫颈管相连。
宫颈肥大
宫颈体积均匀性增大,前后径超过3cm。宫颈切面内回声均匀或欠均匀。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宫颈疾病通常无明显血流信号改变。
妇科超声检查技巧与规范
03
患者沟通
向患者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01
了解患者病史及检查目的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检查目的,为超声检查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
02
检查设备准备
确保超声设备正常运行,探头、耦合剂等耗材准备齐全。
通过经腹部或经阴道途径,获取子宫的标准切面,包括纵切面、横切面和冠状切面。
子宫切面获取
卵巢切面获取
测量技巧
在子宫两侧寻找卵巢,获取卵巢的标准切面,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
准确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卵巢大小等关键指标,注意测量切面的标准化和测量方法的规范性。
03
02
01
根据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对比度等方面,评估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评估
针对图像质量不佳的情况,采取相应优化措施,如调整探头频率、增加耦合剂用量、改变患者体位等,以提高图像质量。
优化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探头轻放、避免过度加压等,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影响图像质量。
注意事项
妇科超声诊断思路与方法
1
2
3
观察病灶位置、边界、内部回声等超声表现,结合临床病史进行鉴别。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
分析肿物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等特征,加以鉴别。
卵巢肿瘤与卵巢囊肿的鉴别
关注孕囊位置、形态及与宫腔关系等超声表现,结合HCG水平进行鉴别。
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的鉴别
报告内容完整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超声检查所见、诊断意见及建议等部分。
描述准确客观
使用专业术语,对超声表现进行准确描述,避免主观臆断。
诊断意见明确
根据超声表现及临床病史,给出明确的诊断意见,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建议。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在书写报告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特殊情况下妇科超声检查应用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胚胎是在子宫内还是子宫外着床,以及着床的位置是否正常。
确定胚胎着床位置
测量胚胎的大小,包括头臀长、孕囊大小等,以判断胚胎的发育是否与孕周相符。
评估胚胎大小
检查胚胎的内部结构,如胎心搏动、胎芽发育等,以评估胚胎的活力。
观察胚胎结构
输卵管通畅性评估
利用超声造影剂检查输卵管的通畅性,判断是否存在输卵管堵塞或狭窄等问题。
输卵管形态观察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输卵管的形态、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辅助诊断不孕原因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激素测定、宫腔镜检查等,综合分析不孕原因。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
盆底结构观察
观察盆底肌肉收缩和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