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犬肝脏肿瘤手术及治疗的病例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病例概述
2.影像学检查
3.实验室检查
4.术前评估
5.手术过程
6.术后处理
7.预后及随访
8.讨论与总结
01病例概述
病例基本信息患者信息患者年龄5岁,雄性,金毛犬,体重30kg。发病前无明显诱因,病程约1个月。主诉症状主诉狗狗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右上腹部有肿块,触诊有疼痛感,伴有间歇性呕吐。既往病史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近期未进行过疫苗接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主诉及病史发病症状患者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日均进食量减少约30%,体重下降2kg,伴随持续性呕吐,每日约3-4次。病程发展病程约1个月,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活动,后逐渐出现右上腹部肿块,肿块大小约为5cmx4cm。伴随症状患者伴有间歇性腹痛,尤其在进食后加剧,且出现轻度黄疸,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体重较发病前减轻约10%,体温38.5℃,脉搏110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分钟。腹部检查右上腹部可触及一质地坚硬的肿块,大小约5cmx4cm,边缘清晰,表面不平,触诊时有轻微疼痛感。其他检查眼结膜苍白,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关节活动正常,无跋行或疼痛表现。
0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结果肝脏形态肝脏形态规则,大小正常,边缘清晰。肿瘤特征在肝脏右叶发现一实质性占位,大小约4.5cmx3.5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有液化区域。血流情况肿瘤区域血流信号丰富,呈动脉供血,考虑为肝脏血管瘤或肿瘤。
CT/MRI检查结果肿瘤定位CT/MRI显示肿瘤位于肝脏右叶,直径约为5cm,呈类圆形,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肿瘤性质肿瘤密度不均匀,内部有坏死液化区,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不一,考虑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肝脏肿瘤。周围影响肿瘤周围未见明显转移迹象,邻近器官结构未被侵犯,肝脏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根据超声和CT/MRI检查结果,诊断为肝脏右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肿瘤性质肿瘤边界清晰,内部有坏死液化,增强扫描后强化不均,支持肝脏血管瘤或低度恶性肿瘤的判断。临床意义该诊断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
03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血红蛋白略低,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生化指标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提示肝脏功能受损。ALP(碱性磷酸酶)和GGT(γ-谷氨酰转肽酶)正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未提示有恶性肿瘤的证据。
生化检查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提示肝脏可能有轻微损伤或炎症。总胆红素正常,但结合胆红素略高,可能存在轻度黄疸。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提示肾功能良好。尿常规检查正常,无蛋白尿或血尿。电解质平衡血清钠、钾、氯、钙等电解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
其他相关检查肿瘤标志物CEA(癌胚抗原)和AFP(甲胎蛋白)均未检测到显著升高,初步排除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免疫学检测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排除病毒性肝炎等引起的肝脏病变,如HAV抗体、HBsAg、HCV抗体等均呈阴性。微生物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阴性,未发现寄生虫感染,血液培养阴性,排除细菌或真菌感染。
04术前评估
肿瘤性质评估影像学分析结合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边界清晰,内部有液化坏死区,考虑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具体需病理学确诊。实验室指标血液学检查和生化指标基本正常,肿瘤标志物未升高,不支持高度恶性的肿瘤。临床评估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远处转移迹象,综合考虑,肿瘤性质倾向于良性或低度恶性。
手术风险评估患者状况患者体重30kg,一般状况良好,但存在轻度贫血,需评估术中出血风险。手术部位手术涉及肝脏,解剖结构复杂,需注意术中可能出现的胆道损伤、血管损伤等风险。麻醉风险患者年龄5岁,需评估麻醉药物代谢和排泄情况,以及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前准备术前检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保无手术禁忌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在正常范围内。输血准备根据术前评估,患者存在轻度贫血,准备好必要的输血设备,确保术中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药物调整对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调整,如抗生素预防感染,抗凝血药物需提前停用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05手术过程
麻醉与体位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使用镇静剂、镇痛剂和肌肉松弛剂,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安全舒适。体位摆放患者取仰卧位,四肢固定,腹部稍垫高,有利于肝脏暴露和手术操作。监测措施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并发症。
手术步骤切口定位在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