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doc
文件大小:269.5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1.51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2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二)学校因素(三)社会因素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及对策

青少年学生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和升学方面的问题

——学习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人际关系

1、同伴交往问题

——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2、师生交往困难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3、亲子代沟

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过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

基于上述原因中学生在人格上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调查表明: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

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北京大学王登峰等人提出的标准(1992)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适中

意志健全

人格统一完整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适应性良好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

第二部分、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

一、学生生理特点

(一)发展时期

1、乳儿期0-1岁5、少年期11、12-13、14

2、婴儿期1-3岁6、青年期初期

3、幼儿期3-6岁14、15-17、18

4、童年期6、7-11、12岁

(二)身高

不考虑后天的因素,儿童的身高可以这样预测:

男孩成人时身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

女孩成人时身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三)生理机制

新生儿的脑量重是390克

1岁可达900克

3岁可达1000克

7岁可达1280克相当成人的90%,为入学提供了生理准备。

二、学生心理特点

主要存在的问题

1、拥有美好的理想与心理准备不足相适应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相适应

3、可求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心理封闭相适应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相适应

5、进取心强与自制力相对较弱相适应

6、信息视野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适应

7、性生理的成熟与性心理的准备不足的适应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问题的程度

(1)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2)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心理失调。

(3)精神病。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