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下料工艺守则
目录
TOC\o1-3\h\u19376管材下料工艺守则 1
22918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
194132引用标准 3
202644划线 3
279964.1一般规定 3
136744.2划线的技术要求 3
255244.4划线的质量检验 4
148855下料 4
299075.1管材下料尺寸的计算方法 4
94645.2下料方式规定原则 4
259685.2.1不锈钢钢管下料方式规定原则 4
74255.2.2其它钢管下料方式规定原则 4
21285.3机械下料 4
229295.3.1机械下料通用要求 4
42735.3.2管材下料的一般规定 5
320835.5下料尺寸公差(偏差)及质量要求 5
23935.5.1下料尺寸公差(偏差) 5
60665.5.3气割下料质量要求 5
73825.6下料的质量检验 5
262556矫正 6
2326.1管材的矫正要求 6
6416.1.3火焰矫正 6
97856.2矫正质量检验 6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管材下料工艺守则
本守则规定了本公司锅炉用管材划线、下料的有关技术要求。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锅炉用管材划线、下料。
引用标准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GB/T16507《水管锅炉》3操作前技术准备
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设备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模具、刀具,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使用的仪表、量检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所用管材必须按JB/T3375和GB150等有关标准和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使用。严禁不合格管材进入车间。
需要有材质钢印(或标记)的管材,下料前操作人员必须按公司有关材质钢印或标记移植的程序文件规定在坯料和余料上进行钢印(或标记)移植,无标记移植的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下料前操作人员应检查材料的几何状态和表面质量。凡是弯曲、扭曲、或存在表面缺陷的材料均应在下料前予以矫直或修复。
划线
一般规定
管材存在影响划线的弯曲、扭曲或缺陷时划线前应先进行矫直或修复。
划线前,管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锈蚀、油污等,发现管材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经检验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划线。
自行制作的划线样板、样杆和划线用大样,应得到检验部门的确认。
划线的技术要求
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管材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端面不规则的管材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用石笔所划的线条及粉线所弹出的线条必须清晰。
凡是下料后需经金加工加工端部的,划线时在划出下料尺寸线的同时,还应划出加工余量位置线。加工余量位置线应用样冲敲打,按周向不少于二点。
划线的尺寸偏差:管材坯料划线的尺寸偏差值应不大于尺寸公差值的三分之一。
划线的质量检验
管材划线的质量检验实施自检、互检、专检为主的质量把关。
重要工件应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它工件则应做好首检和抽检工作。具体工件如何检验可根据工件的情况由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下料
管材下料尺寸的计算方法
集箱和管排下料尺寸的计算公式:L=L1+CL:实际下料的尺寸,mm;
L1:图纸设计的展开尺寸,mm;
管子外径φ≤51
管子外径φ
≤51
51﹤φ﹤159
159≤φ≤377
﹥377
C1mm
3
5
10
15
下料方式规定原则
不锈钢钢管下料方式规定原则
Φ≤108mm的不锈钢钢管,采用锯切,下料偏差范围:不大于10m的管子偏差范围在±2mm,大于10m的偏差范围在±5mm。
Φ>108mm的不锈钢钢管,采用等离子切割,下料偏差范围:不大于10m的管子偏差范围在±2mm,大于10m的偏差范围在±5mm。
其它钢管下料方式规定原则
a)Φ40~108mm且δ=2.5~8mm的钢管,采用切管。b)Φ40~108mm且δ>8mm的钢管,采用锯切。
Φ108mm手孔加强圈的坯料,采用锯切。
Φ<40mm或Φ≤50mm且δ≤2mm的钢管采用锯切。
Φ>108mm的钢管,采用气割。
机械下料
机械下料通用要求
下料前管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
下料前工件上所划的线模糊不清时,应重新划清楚后再进行下料。
多人联合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负责。
数量较多的工件下料,应尽量采用挡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