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围绕语篇展开,基于语篇的阅读,教师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指向“语用”的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完成指向“人文”的思考和探究。在阅读与理解英语语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还能完成英语表达技巧的积累、人文主题的探讨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因此,阅读之于英语教学有着多重价值与功能,不仅在于对语言知识教学的推动,也在于对学生认知和思想的塑造。
本文主要围绕问题导向下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展开,先是简单介绍了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再简要说明了问题导向能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的助力,最后具体探究了问题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开展策略。
一、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
由于英语不是我国学生的母语,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语篇阅读中存在诸多问题,阅读流畅度远不及语文课上的表现。尽管英语教材或教辅书籍中的阅读文本内容相对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多种因素仍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学生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和语言文化理解不足;教师层面的影响因素则包括过重的教学压力和错误的教学理解。
(一)学生层面
1.语言知识的积累不足以支撑自主阅读
语篇的基础构成是词汇和短语,将符合表达需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等不同类型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逻辑串联到一起,形成的句子和段落就能完整表达某种意思,或者完整说明某项信息、某个概念。
因此,阅读时对文本意思的表层理解就建立在对关键词汇指代、关键语法指代的理解之上。基础语言知识积累的不足会影响到阅读的表层理解,而大部分初中学生积累的语言知识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自主完成对语篇的阅读。
2.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不足以支撑深度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组织方式、逻辑方式以及内容表达方式的差异。在阅读其他语言的语篇时,学生需要结合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来分析语义,以准确理解语篇的实际含义。因此,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受到语言文化理解的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对英语背后的文化了解不足,这成为他们深度理解语篇的主要障碍。
(二)教师层面
1.过重的教学压力会使教学变得模式化
尽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但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课标和教材限定了教学内容范围,教师需要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知识的教学,这使他们背负了较大的教学压力。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语言环境,教师的教学压力更为沉重。过重的教学压力容易导致教学实践模式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2.错误的教学理解会使教学变得割裂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对教学的理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效果和有效性。不同的教学理解会引导教学实践走向不同的方向,而错误的教学理解可能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因对教学存在偏差,导致教学割裂化,尤其是在处理阅读问题与文本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时,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二、问题导向能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助力
问题导向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方向的方法论,其核心在于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中,问题导向强调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和驱动作用。教师需要结合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以驱动学生对知识或文本的深层探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向的助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阅读前的科学设问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是阅读中的科学提问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三是阅读后的科学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阅读前的科学设问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是一项以个体为主导的输入性活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和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度直接影响其在阅读中的主动性,而主动性又进一步影响阅读的深入性和全面性。如果学生对文本内容缺乏好奇心或对阅读活动没有兴趣,阅读就难以在启发思维或提升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基于这一点,问题导向能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兴趣建构方面的助力。特别是在阅读前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科学设问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阅读中的科学提问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教学视域下的阅读需要注重效率和质量。高效且高质量的阅读是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助力。在围绕语篇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任何对阅读教学的调整和优化都应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为前提。在这一方面,问题导向能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提质提效的助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提问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文本,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并提高阅读效率。
(三)阅读后的科学留问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而阅读对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阅读后的思考。无论是文章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