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摘要】阅读教学开展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拓展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拓宽学生视野,提升阅读、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小学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意义,并借助教学案例,从以教材内容为起始点、以真实学情为需求点、以单元情境为延伸点、以阅读活动为依托点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拓展阅读进行探索,旨在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才是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语言技能”要求中,则对课外阅读量作出明确要求。对此,教师应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优质的拓展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提高其语言技能,使其受益一生。
一、拓展阅读概念
所谓“拓展阅读”,指的是对某一材料进行阅读时,可以拓展搜集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内容,以达到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目的。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在运用拓展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拓展英语阅读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资料选择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锻炼其阅读能力。第二,拓展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展阅读与教材语篇有较高的连续性,其开展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法,并积累一定的阅读量,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但阅读习惯和技巧的掌握,多是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而,在拓展阅读中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
二、小学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英语语篇由大量的词汇组成,学生在阅读一篇新语篇时,应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整合在一起,搭建新的知识框架,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英语教材受到篇幅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的词汇量有限,且学习状态较为被动,这就凸显出了拓展教学的重要性。所谓拓展阅读,其实是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更多类型的素材,以拓展阅读的广度。[2]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类型丰富的拓展语篇,并搭配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知识视野。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英语和语文同属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是理解他人的想法。拓展阅读的开展能助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与教材文本类似的拓展内容,要求学生类比迁移学习经验,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进行描述,从而掌握不同的句式、语法的使用规律,实现思维能力的拓展。[3]
三、小学英语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起始点,适当拓展辅助掌握知识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其在学习新知识时多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探索、思考和延伸,教师以教材语篇、对话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传授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4]同时,围绕语篇主题和重要知识点,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杂志、报纸、绘本等,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比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7“Seasons”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来设计拓展性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在正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了解不同季节的景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Whatdoyouseeinthepicture?”“Whatisyourfavoriteseason?”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特点,并发散思维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其次,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listenandfollow”部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关于季节的单词,以及询问他人“最喜欢什么季节?”的句式。最后,为了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season”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如英语绘本《棕熊的四季》《四季之歌》等,这些绘本以生动的插图、简洁的文字阐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能增强学生对教材主要内容的理解。
(二)以真实学情为需求点,多元拓展锻炼英语思维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拓展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教材类似的内容,拓宽阅读视野,进而发展英语思维。但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调查问卷,提前预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让拓展资料的选择更具科学性。基于此,在拓展阅读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点,以及实际学情,将资料分享给学生,供其课后自主学习使用。以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Weekendactivities”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周末活动”,要求学生学会谈论自己以及他人周末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