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药学期末复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专科药学专业)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2.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
A、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一致。
B、质量稳定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试验药品一致
C、创新药选择一种试验动物
D、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
E、吸收相:2~3个采样点
参考答案:C
3.药物从血液向胎盘转运的主要机制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被动扩散
D、胞饮作用
E、以上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C
4.在血管外给药的()吸收模型中,吸收部位的药量的变化速率与吸收部位的药量成正比。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体内
E、体外
参考答案:B
5.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200mg,测得血药初浓度为20mg/ml,消除速率常数为0.085/h,
该药的半衰期是多少?(h)
A、6.15
B、7.15
C、8.15
D、9.15
E、10.15
参考答案:C
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多少?(L)
A、2
B、5
C、10
D、20
E、40
参考答案:C
6.某前体药物和酶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可导致
A、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增强
B、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增强
C、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降低
D、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降低
E、药理作用不变
参考答案:B
7.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利用血药浓度法求算K值,其方法包括
A、W-N法
B、速度法
C、亏量法
D、L-R法
E、残数法
参考答案:E
8.药物在体内呈()消除过程,其半衰期与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无关。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体内
E、体外
参考答案:B
9.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范围是
A、85%-125%
B、80%-125%
C、70%-110%
D、90%-130%
E、95%-115%
参考答案:B
10.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B、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方式
C、此种结合是可逆过程
D、能增加药物消除速率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D
11.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称为
A、主动转运
B、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C、细胞通道转运
D、被动转运
E、易化扩散
参考答案:C
12.药物代谢一般产生
A、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
B、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
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
D、酸性增强的化合物
E、极性减小的化合物
参考答案:C
13.口腔黏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
A、腭黏膜
B、牙龈黏膜
C、舌下黏膜
D、颊粘膜
E、鼻黏膜
参考答案:C
14.单室静脉注射模型中,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C=C0*e-kt
B、C=X0*e-kt/V
C、lgC=-kt/2.303+lgC0
D、LNC=-kt/2.303+lgC0
E、LN(C/C0)=-kt
参考答案:D
15.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静脉注射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A、1/2
B、1/32
C、1/4
D、1/16
E、1/8
参考答案:C
16.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A、lg(X∞u-Xu)=(-k/2.303)t+lgX∞u
B、C=kaFX0(e-kt-e-kat)/[V(ka-k)]
C、C=k0(1-e-kt)/VK
D、lgC#39;=(-k/2.303)t#39;+lg[k0(1-e-kt)/VK]
E、C=C0e-kt
参考答案:E
17.对于超速处置类且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如何设计给药方案
A、静脉滴注给药
B、降低给药频率,延长给药间隔
C、加大给药剂量,延长给药间隔
D、适当缩短给药间隔或多次分量的给药
E、按照半衰期给药
参考答案:B
18.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
A、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gt;大腿外侧肌gt;上臂三角肌
B、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
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