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小學“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原则
指导(试行)
深圳市教育局
3月
目录
TOC\o1-3\h\z\u一、编制背景 3
二、编制目的 4
三、合用范围 4
四、指標体系 4
(一)指標构成及权重 4
(二)指標分解描述 7
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7
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2
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5
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20
五、阐明 22
一、编制背景
,本市公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行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同年12月,本市被教育部确定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點單位,任务是開展“采用雲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本市要有效完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點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立深圳教育雲,真正实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現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為此,本市在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有关開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點工作的告知》(深教〔〕128号),决定组织開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點。
,“智慧校园”试點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點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本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同年6月,本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有关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點學校名單的告知》(深教〔〕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學校開展首批“智慧校园”试點工作。
為推進本市“智慧校园”试點工作,增進并引领本市中小學“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照指標》、《构建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行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東省中小學信息化基本原则(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學校设备设施配置原则》等文献,結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學“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原则指导(试行)》。
二、编制目的
(一)為本市中小學開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导;
(二)為3年打造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學校提供评估根据;
(三)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新措施和未来學校新形态。
三、合用范围
本原则指导的合用范围是本市開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學校。
四、指標体系
(一)指標构成及权重
本原则指导根据科學性、前瞻性、创新性原则,兼顾可操作性和突出应用的特點,分為基础支撑环境、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水平、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4個一级指標,17個二级指標,总分值150分(详見表1)。
表1指標构成及权重
一级指標
二级指標
指標内容
分值(分)
基础支撑环境
(37分)
基础设施
(12分)
校园网
1
教室与師生装备配置
1
特色环境建设
6
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与校园電视台
1
校园安保系统
2
绿色能源
(1分)
1
网络空间
(5分)
學生空间
1
教師空间
1
管理者空间
1
家長空间
1
班级等机构空间
1
信息化应用系统
(20分)
基础支撑系统
3
教學服务系统
6
管理服务系统
7
研训服务系统
2
社會服务系统
2
数字教育资源
(20分)
基础性资源
(4分)
国家、地方課程配套教材资源
1
数字图書
1
素材资源
1
安全教育资源
1
個性化资源
(8分)
名師課堂资源
1
教師专业发展资源
1
教學专題资源
1
试題资源
1
教學案例
1
虚拟试验室资源
1
教學課例
1
學习软件
1
校本资源
(8分)
校本課程资源
2
微課资源
2
公開(示范)課资源
1
主題學习资源
1
自命題试題资源
1
學生作品
1
应用能力水平
(80分)
學生应用
(14分)
基本技能
4
學习方式
7
自我管理
3
教師应用
(24分)
教學应用
15
教研应用
4
管理应用
1
家校服务
2
社會责任
2
學校应用
(12分)
教务应用
3
研训应用
4
校务应用
3
社會服务
2
应用效果
(30分)
应用程度
6
示范活動
5
应用成果
14
特色应用
5
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3分)
组织机构
2
发展规划
2
信息化领导力
3
制度保障
2
资金投入
2
机制创新
2
总分
150
(二)指標分解描述
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為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撑。
表2基础支撑环境指標分解描述
类别
指標内容
指標描述
基础设施
(12分)
校园网
(1分)
校园网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与教學需求,有光纤接入市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网络服务覆盖校园公共場所,支持移動學习、移動办公等应用。
校园网安全系统,到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规定,应具有防火墙、防病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