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章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文件大小:17.8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农民工现象,了解我国城乡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格局。课程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理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探讨农民工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地理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和原因: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发展差异、区域经济格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引导学生理解农民工现象的产生背景。

-掌握农民工现象的影响: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包括对城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理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社会融入难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不平等,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农民工权益保障:探讨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与城乡协调发展:分析农民工现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例如,通过城乡产业布局调整、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农民工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

3.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

4.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增进对农民工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农民工生活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视频中展现了农民工的哪些生活状态?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和原因,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我国城乡发展差异、区域经济格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分析农民工现象的影响,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讨论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不平等,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分析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分析农民工与城乡协调发展,探讨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农民工现象的案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进行抢答游戏,巩固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相关知识的掌握。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对策。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农民工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阅读,了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

-撰写一篇关于农民工现象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收集关于农民工生活的新闻或报道,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包括城乡发展差异、区域经济格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

-学生掌握了农民工现象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影响,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

-学生了解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不平等,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学生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理解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以及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农民工现象,培养了地理思维,能够运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

-学生在讨论和抢答活动中,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了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农民工的生活和困境。

3.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了解农民工现象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关注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撰写短文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4.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关于农民工生活的新闻或报道,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学生在撰写短文的过程中,锻炼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