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姓、氏、李等12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3.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了解常见的姓氏,感受姓氏文化。
2.教学难点
理解双姓的含义,认读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复姓。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播放《百家姓》动画视频片段,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里唱了好多的姓,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姓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这些姓就像一个个有趣的小标签,代表着我们的家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姓氏的儿歌《姓氏歌》。(板书课题:姓氏歌)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如姓(xìng)、氏(shì)、李(lǐ)等,同时注意节奏,让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生字词。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朗读,鼓励他们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利用PPT出示生字: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
指名认读,正音。对于读音易错的字,如张(zhāng)、官(guān),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准。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再次认读,强化记忆。
4.再次朗读儿歌,思考:儿歌中介绍了哪些姓氏?
学生朗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简单记录下出现的姓氏。
(三)学习儿歌,了解姓氏文化(20分钟)
1.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是怎么问和答的?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问答的语气。
师生互动,进行问答练习,如:
师:姓什么?
生:我姓王。
师:什么王?
生:一竖一横王。
讲解木子李的构成,通过拆分李字,让学生了解姓氏的一种有趣的造字方法拆字法。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木和子,组合成李字,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如弓长张口天吴等,加深对拆字法的理解。
2.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学生自由朗读,圈出其中提到的姓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胡、吴、徐、许这几个字,发现它们也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种姓氏叫做复姓。
讲解复姓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复姓的特点。
借助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认识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常见复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采用拍手读、小组读、男女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第二小节,巩固对不同姓氏的认识。
3.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姓氏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儿歌里介绍的姓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有的姓氏是一个字,如李、王、张等;有的姓氏是两个字,也就是复姓,如诸葛、东方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一个字的姓氏可以通过拆字法来记忆,复姓则是两个字直接组合。
(四)识字写字(10分钟)
1.识字巩固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开火车读、抢答读等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如姓名、王子、张开、古代、吴国、赵国、金钱、孙子、周围、大王、官员,让学生认读,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2.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三个字:姓、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笔画。
姓是左右结构,左边女字的横要写得短一些,右边生的撇和横要舒展。
什是左右结构,左边亻的撇要写得直一些,右边十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么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写得小巧玲珑,撇折的折角处要圆润。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书写。对书写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姓氏歌》,认识了很多姓氏,知道了有的姓氏可以用拆字法来记忆,还认识了一些复姓。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写姓、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