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姓氏歌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39.8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姓氏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字。

学生能够流利、通顺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等方式,了解中国姓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了解常见的中国姓氏,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2.教学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了解中国姓氏的特点。

感受姓氏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姓氏猜猜猜、姓氏故事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儿歌的韵律美和内容美,培养语感。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国姓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方式,如开火车读字、摘苹果识字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巩固识字效果。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与姓氏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2.制作姓氏卡片、生字卡片。

3.准备小奖品,如小贴纸、小红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歌曲《百家姓》,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跟唱,初步感受姓氏文化。

2.歌曲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歌里都提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姓氏,从而引出课题《姓氏歌》。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朗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读音是否正确、朗读是否流利。

(三)学习生字(15分钟)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学生自由认读。

开火车读生字,每人读一个,读对的同学奖励小贴纸。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生字,巩固识字效果。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以姓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生字。讲解女字旁的写法,强调书写时要注意横画稍微向右上倾斜,撇点的撇和点要写得舒展。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姓字,学生书空。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姓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什、么、双、国、王、方的字形和书写,重点讲解双字是左右结构,两个又字组成;国字是全包围结构,里面是玉字;方字的笔顺等。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其余6个字,每字写3遍,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四)再读儿歌,理解内容(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思考儿歌中提到了哪些姓氏。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儿歌中是怎样介绍这些姓氏的?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木子李:用拆字法,把李字拆成木和子,形象地介绍了李姓的由来。

弓长张:同样用拆字法,介绍了张姓。

古月胡,口天吴:分别把胡吴拆成古月口天来介绍。

双人徐,言午许:通过拆字的方式,介绍了徐姓和许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这些是常见的姓氏,通过列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

5.引导学生发现儿歌的特点: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采用了拆字法、列举法等方式介绍姓氏。

(五)朗读背诵,积累语言(8分钟)

1.多种形式朗读儿歌

师生对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男女生对读:男生读一种介绍姓氏的方式,女生读另一种。

拍手读:按照儿歌的节奏拍手朗读,增强趣味性。

2.引导学生背诵儿歌

借助板书提示,引导学生逐句背诵。

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指名背诵,背得又快又准确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姓氏猜猜猜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动作提示,让学生猜猜是哪个姓氏。例如:画一棵树,学生猜木姓;画一个人张着嘴巴,学生猜口姓;模仿一个人走路的样子,学生猜行姓等。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姓氏的理解和记忆。

2.分享姓氏故事

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