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球上的水教案.docx
文件大小:41.39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4.67千字
文档摘要

地球上的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特点。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地球上水的基本概念、水循环和洋流的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洋流的分布等抽象内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河流的水文特征、气候的形成与洋流的关系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图片: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提问学生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被什么覆盖?

2.引出主题:地球表面大约71%被水覆盖,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然而,这些水并非都能直接被人类利用,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地球上的水,了解它的存在形式、分布特点以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10分钟)

1.存在形式

讲授: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水资源;固态水主要存在于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

2.分布

展示地图:展示世界海洋和陆地水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海洋水、陆地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的分布情况。

总结: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水虽然只占地球总水量的3.47%,但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陆地水中,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水资源。

水循环(20分钟)

1.概念讲解

讲授: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举例:以一个小区域的水循环为例,比如一个湖泊周围的水循环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主要环节

动画演示:运用动画展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

讲解:结合动画,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含义和特点。例如,蒸发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的运动而输送到其他地区;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在地面形成的水流,最终汇入河流、湖泊等;下渗是指地表水渗入地下的过程;地下径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

互动:请学生根据动画和讲解,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指出每个环节发生的区域。

3.类型

讲授: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对比分析: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三种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发生区域和意义。

|水循环类型|主要环节|发生区域|意义|

|||||

|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洋与陆地之间|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陆地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陆地内部|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海洋内部|维持海洋水的动态平衡|

4.地理意义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每个小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塑造地表形态。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地球上的水不断地循环运动,从而维持了全球水的总量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在水循环过程中,水汽输送将热量从低纬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