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体内容|
|||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宏伟、侵入、销毁、瑰宝、灰烬等词语。br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br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br2.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圆明园的壮丽与毁灭的惨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br2.使学生铭记历史,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具体内容|
|||
|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成就和它的毁灭经过。br2.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圆明园的美,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br2.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体阐述|
|||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价值以及毁灭的原因等知识,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认识。|
|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体会语言的美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等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废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
|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举手回答。|通过播放视频,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词。br2.出示生字词,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br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认真倾听教师范读,圈出生字词。br2.认读生字词,跟着教师书空生字,注意字形结构。br3.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1.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br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感受辉煌(15分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
|1.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br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自豪的语气。br3.组织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提问:圆明园中都有哪些景观?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br4.出示圆明园景观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景观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br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圆明园的美丽。br6.让学生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景观。br7.组织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提问:圆明园里还收藏着哪些文物?这些文物有什么价值?br8.展示圆明园文物的图片,讲解文物的珍贵性,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价值。br9.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对文物的惊叹和赞美之情。|1.思考并回答问题: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它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br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br3.思考并回答问题: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br4.观看图片,听教师讲解,加深对景观特点的理解。br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画面。br6.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观,如校园的花园、家乡的公园等。br7.思考并回答问题:圆明园里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br8.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