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
3.3日食
核心概念:
地球中的宇宙9.4地球是月球的卫星⑦学会运用三球仪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知道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了解日食和月食是可以预报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科学思维:
通过模型、模拟实验等方法,分析探究,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探究实践: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
态度责任: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
难点: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
教具学具
为学生准备: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画日食现象的圆片纸、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聚焦:(5分钟)
1.设问: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神奇的天文现象——日食。大家准备好了吗?
2.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看完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播放日食视频,约30秒)哪位同学能说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预设:太阳被遮住了,变成了一个黑圈)
3.观察得很仔细!这种现象叫做——(停顿,引导学生回答)
(预设:(齐声)日食!)
为什么太阳会被遮住呢?这和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呢?(板书:日食)
(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播放日食视频,直观呈现天文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日食成因与天体运动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探索(18分钟)
1.出示:请看屏幕,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2.当它们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特殊现象。今天我们就用实验揭开日食的秘密!
3(分发材料)现在每组都有红色大纸片(太阳)、蓝色中纸片(地球)、银色小纸片(月球),还有带孔的观察板。我们先明确角色:
红色大纸片代表太阳,固定在30厘米处;
蓝色纸片代表地球,固定在0厘米处;
银色小纸片是月球,由组长拿着,准备移动。
4.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预设:学生设计)
5.出示实验步骤:实验第一步,请组长将“月球”从右往左逆时针移动,其他同学通过地球观察孔观察,记录太阳被遮挡的形状。(板书:逆时针移动)
第二步:改变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如20厘米、25厘米,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尝试从观察板上方的小孔观察,对比现象变化。
(预设:学生操作,8分钟)
6.请各组根据实验填写记录表,完成后举手汇报。(展示记录表模板)
(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通过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使学生直观理解日食的成因。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能主动探索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对太阳的遮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同时,通过记录和汇报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数据记录和表达能力。)
?三、研讨交流(10分钟)?
1.哪组愿意分享实验现象?
(预设:当月球离地球近时,太阳被完全挡住;离得远时,太阳边缘还能看到一圈光。)
2.讲解:这就是日全食和日环食的区别!(展示课件图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预设:因为月球和地球的距离不同,遮挡的效果不一样。)
3.这说明日食类型取决于月球的位置。(板书:全食、环食、偏食)
4.那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预设: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挡住了太阳光。)
5.但为什么月球这么小却能挡住太阳呢?
(预设:太阳虽然大,但离我们远;月球小,但离我们近,看起来一样大。)
6.讲解: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直径是月球的400倍,但距离也正好是400倍!(展示数据)这就是“近大远小”的视觉奇迹!(板书:400倍)
(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分享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日全食和日环食的区别,进而深入探究日食的成因。通过讲解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和距离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日食总发生在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初一都有呢?
(展示月球轨道侧视图)
(预设:因为月球的轨道是倾斜的,只有三者严格在一条线才会发生。)
2.完全正确!这就是天文学的精确之美!(板书:严格共线)
3.最后一个问题——除了月球,还有其他天体会挡住太阳吗?
(预设:水星、金星!我看过新闻说“金星凌日”。)
为什么你认为水星、金星可能会出现类似“日食”的现象?
(预设:因为水星、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这就是类似日食的“凌日”现象。(展示图片)课后任务:对比日食和月食的异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