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堆箱子》
一、活动来源
中班班级里添了很多新玩具,有的孩子在自主活动时拿出了一盒堆方块的玩具。他们喜欢自己随意堆叠,或者照着图卡叠。在照着图卡堆方块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能按简单示意图来摆放,但是有的孩子在堆放箱子块数多一些的图形式会无从下手,有的孩子能关注方块的位置却忽视方块的数量,还有的孩子对有隐藏的方块不能理解等等。幼儿阶段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选定了这个内容。
二、设计意图
在一套数学绘本中我发现了关于立体图形组合的《糊涂国王摸月亮》这本书,故事是从加勒比民间故事改变而来,融入了立体图形组合的内容,非常有趣味。我就把绘本内容贯穿在活动中,在轻松活泼的故事氛围中,孩子们也会更乐意去探索发现。活动中,我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箱子的空间关系,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点数的方法,尝试用箱子再现简单示意图中的空间关系,在操作的过程中去提炼和丰富空间关系的相关经验,提高空间感知力。
三、活动目标
⒈感受箱子位置的不同,了解堆放的多样性。
⒉观察发现箱子的空间关系,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点数的方法,尝试用箱子再现简单示意图中的空间关系。
⒊乐意参与堆箱子活动,积极思考堆放方式,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四、活动准备
绘本《糊涂国王摸月亮》、课件、操作单、立方体方块
五、活动过程
㈠绘本故事情节导入
⒈出示绘本,出示第一页,师讲述故事:从前有个非常固执的国王,一天他看到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对大臣们说:“本王想摸一摸月亮,你们赶紧想有什么好办法。”
⒉出示第二页,提问:这两个办法可以吗?
⒊出示第三页,继续讲述:国王看到有人踩在箱子上搬东西,想到好办法,他说:“对了,就是这样!来人啊,把箱子一个个地堆起来,建成一座塔。”
(分析:该环节用绘本故事导入,引发孩子兴趣。)
㈡幼儿自由堆放4个箱子,感受箱子位置的不同,了解堆放的多样性。
⒈引导语:大臣们找来了4个箱子,4个箱子可以怎么堆放呢?我们来试试看。
⒉幼儿自由摆放,教师拍照记录。
⒊展示交流。
师:你是怎么堆放的?(引导幼儿讲清楚下面几个箱子,上面几个箱子,在什么位置,用方位词表述。教师在白板课件中及时记录幼儿堆放示意图。)
⒋出示4个箱子堆放的多种方法
小结:原来,数量相同的箱子可以堆放成多种样子。4个箱子可以堆成下面3个,上面1个,可以放中间或边上;也可以堆成下面2个,上面2个;还可以3个箱子叠放,边上放一个,或者把4个箱子依次叠放等等。
(分析:该环节幼儿自由堆放4个箱子,感受箱子位置的不同,了解堆放的多样性。在授课模式下克隆、移动方块,按幼儿介绍的方法用四个箱子展示堆放方法。同时了解立体图形在平面中的表现方式。)
㈢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点数的方法,按示意图的位置摆放箱子
⒈按简单示意图的空间位置摆放箱子
师:国王说箱子太少,不够。大臣们找来了2个箱子,现在有几个箱子?
⑴理解示意图
师:6个箱子堆放的方法更多了,这是大臣们的设计图纸,能看懂吗?如果我想用箱子堆成这样的高塔(出示一张示意图),可以怎么做呢?
幼儿思考并说说自己的堆放方法。
⑵出示6个箱子堆放的图片,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及时拍照。
⑶出示几个孩子搭建的照片,请孩子们看看是不是和设计图一样。
(此处利用手机的希沃授课助手中的“移动展台”功能,把幼儿的堆放方法及时拍照展示在大屏幕上。)
⒉通过操作理解有示意图中看不见的部分
⑴师:这里还有一张设计图,我有点看不懂。师出示有隐藏箱子的图纸。
师:这里有几个箱子呢?请你来数一数。(请个别幼儿上来点数。)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5个,有的数到6个,怎么回事?
⑵幼儿看示意图搭建,教师个别指导。
⑶请一个幼儿演示搭建方法,并找出找出刚才看不见的箱子。
师:到底用了几个箱子?为什么刚才有小朋友只数到5个,哪个箱子漏数了?(请一个孩子来指出来。)
教师转动底板,或移开挡住的箱子,帮助幼儿找到看不见的箱子。
师:有的箱子被其他箱子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漏数呢?(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如果上层有箱子,那下面一定也有箱子。观察的时候我们要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被挡住的那些箱子。
(该环节在看示意图时引导幼儿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点数的方法,并按示意图的位置摆放箱子,并通过操作理解示意图中看不到的部分。白板中的箱子图片可以移动,从而看到下面“隐藏的箱子”。)
㈣感受从不同角度看高塔,会有不同的样子
过渡语:有人说“要想摸到月亮,一定要非常高才行。”于是大家向上依次叠放箱子,结果全都倒了。一个大臣说:“光有高度不行,还要很坚固,我们把箱子堆成台阶那样吧!”
这是他的设计图,你能照样子堆出来吗?请一个孩子用箱子照图纸搭好。
师: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高塔终于完成了,我们跟着国王一起去看看吧!和图纸上一样吗?
师:国王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