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拟人的形象》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第11课拟人的形象》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拟人化的形象,学会如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力。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拟人化形象的例子,如微笑的太阳、哭泣的月亮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在生活中见过许多拟人化的形象,但对拟人化的概念和创作方法尚不清晰。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拟人化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拟人化形象的概念,学会如何创作拟人化形象。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拟人化形象的创作方法。
培养学生将生活素材融入美术创作中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示范拟人化形象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创作方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作品。
欣赏评价法: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拟人化形象的图片、范作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
教室环境布置:贴上与拟人化形象相关的图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七.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拟人化形象的图片,如微笑的太阳、哭泣的月亮等,引导学生关注拟人化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拟人化形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拟人化形象的特点。呈现教材中的范作,分析拟人化形象的创作方法。
操练(10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拟人化形象的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创作拟人化形象。
巩固(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拟人化创作。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组拟人化形象的创作。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拟人化形象的创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课后继续创作拟人化形象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拟人化形象的特点和创作方法,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鼓励。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拟人化形象,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我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拟人化形象的创作方法。同时,我也引导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将生活素材融入美术创作中感到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中的困难。其次,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创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加强了引导和鼓励,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渐投入到创作中。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问题:部分学生对于拟人化形象的创作方法掌握不牢固,导致作品缺乏创意和表现力。
解决办法:在操练环节,我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掌握创作方法。
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创作。
解决办法:加强引导和鼓励,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设置具体的合作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创作中来。
问题: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欣赏和评价作品缺乏基本素养。
解决办法:在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对于创作方法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作方法。
针对学生依赖心理较强的问题,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置更具挑战性的创作任务,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在评价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多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我将不断搜集和整理与拟人化形象相关的素材,充实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