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梳理与练习(附答案)
题目解读
“侍坐指陪侍者闲坐,是古代晚辈在辈身边陪伴的一种行为方式,体现了幼有
序的儒家礼仪规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各有不同的
性格特点和才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选自《论语?先进》中的一则故事,在《论语》
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它是其中篇幅最、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还因
为它描绘了一幅集中而鲜活的学习场景,展示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学过程。这个
题目简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弟子
的谈话,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障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晚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所删修的鲁
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言行思想见于他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孑L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o〃仁”这个概念在春秋时期已广泛使用,孑L子却赋
予〃仁以新的涵义,使其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1)孔子的伦理思想一一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
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一一〃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
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
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3)孔子的教育观一一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
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
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知识链接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
记录整理的。体现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重要思想。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
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
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
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
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
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
为语录体。
导图梳理
内容分析
L孔子为什么评价曾皙的志向时说吾与点也〃?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示例一:曾皙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是一派社会安
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的景象,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
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孔子与〃点。
示例二: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
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皙〃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
?O
2孔.子为何“哂由〃(笑子路)?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孔子“哂由〃主要有以下原因。从子路的回答内容来看,他说自己能在
三年内使一个内忧外患的千乘之国〃有勇且知方〃,其志向远大但言辞显得有些自负、
不谦虚。孔子重视谦逊的品质,在他看来,为人应谦逊内敛,子路的这种表现不符合
孔子的为人处世观念。从对话场景与氛围角度,孔子开场便引导大家不要因为他年
就有所顾虑,意在营造轻松平等的交流氛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子路却〃率尔而对〃,
抢答且语气急切,这种不恰当的发言时机,也让孔子觉得他过于鲁莽、缺乏沉稳,所
以孔子以微笑表达对他的委婉批评。
手法鉴赏
1.人物塑造法多样
语言描写显个性: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来展现其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