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5.1.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5.1.1辽阔的疆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第X节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范围。
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地图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包括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和最东端的位置。
-分析我国疆域的特点,如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识别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记忆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记忆。
-将我国疆域的地理位置与实际地形地貌相结合,理解地形对疆域的影响。
-在地图上准确标注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并解释其地理意义。
-分析我国疆域的地理特点,如季风气候、地形复杂多样等,以及这些特点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地图,讲解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和地形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疆域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实践法:通过制作疆域地图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地理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疆域地图、地形地貌图片,直观展示地理信息。
2.虚拟现实技术:运用VR技术模拟疆域环境,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搜索相关地理信息,拓展学习渠道。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疆域风光的短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疆域有多大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20分钟)
1.我国疆域的四至点(5分钟)
-讲解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包括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和最东端的位置。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四至点的位置。
-提问:“同学们,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分别位于哪些地区?它们有什么特点?”
2.我国疆域的特点(10分钟)
-讲解我国疆域的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
-结合地图,分析我国地形对疆域的影响。
-提问:“同学们,我国疆域的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
3.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5分钟)
-介绍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地形区的分布情况。
-提问:“同学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疆域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提问(5分钟)
-针对导入环节和讲授新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疆域地图,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创新(5分钟)
-设计一个与疆域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识。
-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双边互动(5分钟)
-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我国疆域的四至点(5分钟)
-我国疆域的特点(10分钟)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教学创新(5分钟)
7.教学双边互动(5分钟)
8.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我国疆域的边界争议:介绍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疆域边界上的一些争议点,如中印边界、中俄边界等。
-我国疆域的历史变迁:讲述我国疆域从古至今的变迁过程,包括历史上的版图变化和现代疆域的形成。
-我国疆域内的民族分布:介绍我国疆域内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国疆域内的自然景观:展示我国疆域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
-我国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