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生活情趣第9课《我喜爱小动物》教学实录1新教版(汉语)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我喜爱小动物》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的生活情趣。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小动物的形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的生活情趣。
2.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1.深入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生活中的小动物。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小动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共同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录音机、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
3.信息化资源:小动物图片、视频资料、相关背景音乐。
4.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小组讨论、写作练习、课堂展示。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教师展示一系列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介绍本课课题《我喜爱小动物》,明确学习目标。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总结。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层次。
用时:10分钟
(2)品词析句,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动物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小动物的形象。
用时:15分钟
(3)体会情感,感悟生活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喜爱小动物?”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关爱生活中的小动物?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作文。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强调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形象。
用时:10分钟
(2)课堂展示
-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点评。
-教师点评并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
用时:10分钟
(3)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生活中的小动物?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如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举例回答:观察小动物的食物、栖息地、行为习惯等。
-如何与小动物互动?
举例回答:轻声呼唤、喂食、抚摸等。
-如何保护小动物?
举例回答:不伤害小动物、不破坏生态环境、参与保护活动等。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强调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动物世界》杂志:介绍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等,丰富学生对动物知识的了解。
-《自然观察手册》:提供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人与自然》纪录片: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动物世界》杂志,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态特点。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自然观察活动,如校园植物、鸟类观察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议学生观看《人与自然》纪录片,通过视觉感受动物的生活,激发对动物保护的兴趣。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拓宽知识面。
-建议学生在家中或社区参与动物保护志愿者活动,如清洁动物栖息地、参与动物保护宣传等。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主题的写作活动,如撰写动物故事、描绘动物画作等,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建议学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