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4.2.2消化和吸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提升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消化吸收的原理,发展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认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4.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关注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解决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和互动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消化系统,并结合图示讲解,加深理解。
难点:
1.食物消化吸收的化学过程:理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如何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如何被吸收。
解决方法:设计一系列实验,如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逐步理解消化吸收的化学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动画形式展示消化吸收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消化吸收过程。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消化实验,如观察唾液淀粉酶作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理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解剖图、消化过程动画,直观辅助教学。
2.实物模型:使用消化系统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消化过程。
3.教学软件: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饮食习惯?食物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并转化为能量的?”
-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消化吸收过程的兴趣。
-展示消化系统的简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第一条: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师讲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如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并总结各器官的功能,如口腔的咀嚼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第二条: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师讲解食物从口腔到小肠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通过动画演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如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学生参与互动,回答食物消化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
-第三条: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师讲解小肠壁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利用图示说明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的过程。
-学生讨论营养物质吸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营养吸收不良等。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第一条:淀粉消化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淀粉消化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第二条:蛋白质消化实验
-学生进行蛋白质消化实验,观察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
-教师讲解胃蛋白酶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消化的特点。
-学生讨论蛋白质消化与淀粉消化的异同。
-第三条:营养物质吸收模拟实验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营养物质在小肠壁的吸收过程。
-教师提供模拟材料,如模型、管道等,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学生观察模拟实验现象,总结营养物质吸收的原理。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一方面:消化系统的功能
-学生讨论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如口腔的咀嚼、胃的储存和初步消化等。
-举例回答:口腔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唾液淀粉酶的分泌有助于淀粉的化学消化。
-第二方面: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学生讨论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如淀粉的水解、蛋白质的肽键断裂等。
-举例回答: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
-第三方面: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学生讨论营养物质吸收后的利用,如能量供应、组织修复等。
-举例回答: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被细胞利用产生能量。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通过提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