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地球与人口》中的第2节“众多的人口”。本节课主要围绕我国人口现状展开,包括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特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增强人口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我国人口数据,提升学生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理解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口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包括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等。
-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例如,重点讲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口总数的变化。
2.教学难点
-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掌握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分析人口政策对社会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
例如,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这需要结合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此外,难点还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一个人口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
-课程平台:地理教学软件、在线地理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人口统计数据图表、人口分布地图、人口政策文件扫描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分布的差异性。
-提出问题:观看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我国人口数量变化(5分钟)
-讲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影响因素。
-引入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10分钟)
-讲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三大特点:东多西少、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结合地图和统计数据,展示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
-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关系。
3.人口老龄化问题(5分钟)
-讲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和现状。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基本概念练习(5分钟)
-学生回答关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等基本概念的问题。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2.应用题练习(5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如某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讨论(3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我国人口分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b.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角色扮演(2分钟)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企业代表、老年人等,模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六、核心素养拓展(3分钟)
-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关注人口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
教学总结(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口普查数据:介绍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时间、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普查结果,如《中国人口普查年鉴》等。
-人口政策文件:提供我国历年来关于人口政策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展示如何利用GIS软件分析人口分布、迁移等地理信息,如ArcGIS、MapInfo等。
-国际人口数据:提供联合国人口司等国际组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