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团结互助第十一课家第七课时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教学设计新教版(汉语)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家》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团结互助的力量。这篇课文选自新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通过讲述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进行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的教学,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温馨的家庭,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2.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增强文化自信,感受家庭和谐与亲情的力量。
4.培养审美情趣,体会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理解《家》这篇课文所传达的团结互助和家庭和谐的主题。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关爱。
-阅读技巧训练: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能力。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学会捕捉信息、提炼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
-人物情感分析: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例如,在分析“我”与父亲的关系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亲情与家庭价值观的探讨: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和家庭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例如,在讨论家庭和谐时,学生可能对家庭角色分工、亲子关系等方面产生困惑。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首先通过讲解课文背景和作者观点,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理解。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人物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情境,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家庭关系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家庭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家庭和谐氛围的直观感受,同时辅助科普阅读,通过互动问答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庭和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对家庭主题的思考。(用时2分钟)
【讲授新课】
1.介绍课文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用时3分钟)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团结互助和家庭和谐主题,讲解相关概念和特点。(用时5分钟)
3.人物情感分析:以“我”与父亲的关系为例,分析人物情感变化,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用时8分钟)
【巩固练习】
1.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用时10分钟)
2.实践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对话和情境。(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学生:在课文中有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用时3分钟)
2.引导学生思考:团结互助和家庭和谐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用时3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成长经历,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亲情和家庭价值观。(用时5分钟)
2.针对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用时5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团结互助和家庭和谐的理念?(用时5分钟)
2.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关于家庭和谐的短文或诗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用时5分钟)
【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团结互助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用时2分钟)
2.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用时2分钟)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关于父亲与儿子之间交流的书信集,通过阅读可以了解父子亲情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亲爱的安德烈》:这是一部关于父女之间沟通的书籍,探讨了现代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处理方式。
-《围城》:钱钟书先生的这部小说通过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婚姻与家庭生活,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多样性。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上述拓展阅读材料中的一本进行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组织学生开展家庭调查活动,了解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撰写调查报告。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生活规划,设计一份家庭和谐公约,旨在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开展“我心中的和谐家庭”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