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2).ppt
文件大小:1.21 M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4.89千字
文档摘要

******【注释】①胜:平原君赵胜。②舍人:家臣,古时王公贵族的亲近侍从。③白起:秦国大将。④合从:即合纵。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胡不下________(2)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______(3)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____________(4)一战而举鄢郢______为什么仗着使……称臣攻取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CA.吾乃与而君言 挺剑而起B.王之命悬于遂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C.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且秦灭韩亡魏D.合从者为楚 可以为师矣17.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答案: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郑重地竭尽全国之力来合纵抗秦。18.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毛遂是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智勇双全,能言善辩。他分析形势,胁迫楚王,说以利害,用激将法促使楚王结下合纵盟约。(2分)解析:参考译文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家臣。”楚王呵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仗着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仗着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主人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盘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借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就攻取鄢、郢,二战又烧掉夷陵,三战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主人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郑重地竭尽全国之力来合纵抗秦。”**********************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一法虚词“之”的用法及意义1.动词后面的“之”一般用作代词。①普通代词,指代前面的人、事、物。②指示代词,译为“这”“那”等。2.地点前面的“之”一般用作动词,译为“去”“到……去”“往”等。3.用作助词。①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译为“的”。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无丝竹之乱耳”。4.在疑问句中,“之”一般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孔子云:何陋之有”。5.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音节助词。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对应练习:见第5题)1星题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唐雎() 怫然() 抢地()色挠() 免冠() 徒跣()要离() 韩傀() 王僚()休祲() 缟素() 谕矣()jūfúqiānɡnáoɡuānxiǎnyāoɡuīliáojìnɡǎoy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2)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______(3)大王加惠__________(4)故不错意也______辱没、辜负表示祈使语气施与恩惠在意(5)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__(6)亦免冠徒跣______(7)非士之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9)休祲降于天______愤怒的样子赤脚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曾经平民不祥(10)若士必怒______(11)长跪而谢之曰______(12)寡人谕矣____________(13)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一定道歉明白,懂得只,仅仅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仓(同“苍”)鹰击于殿上B.长跪而谢之曰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同“措”)意也D.乡(同“向”)为身死而不受一4.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