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水平1:根据材料,判断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水平2:结合资料,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含义。
水平3:结合资料,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水平4:结合实例,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外
力作用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岩石主要类型,并推断其形成过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收集岩石图片,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调查家乡主要岩石类型及利用状况。
阅读课文
完成导学案[必备知识]模块
时间:15分钟
(1)蓝冰花石材属于哪一类岩石?有哪些矿物成分?
(2)蓝冰花石材是如何形成的?
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主要生产蓝冰花石材(花岗岩),蓝冰花石材地处有“世界神秘绿洲”之称的雪峰山脉中段东麓。蓝冰花具有“质地硬,花色好,杂质少,颜色深,光度好”等优点,是石材产品中建筑装饰的上乘之佳品,广泛用于外墙干挂,广场地铺,家居装修,墓园碑料。
(1)侵入岩。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
(2)地下熔融的岩浆向上侵入岩石缝隙中,逐渐冷却,形成侵入岩。
三大类岩石
只能由岩浆生成
如花岗岩(侵入岩)
和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
喷出岩常有气孔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
1
岩浆岩
多呈黑、黑灰等色,表面常有有流纹和较大气孔
.玄武岩是最常见的火山岩,一般形成高原、台地
喷出岩
PENCHUYAN
侵入岩
QINRUYAN
侵入岩一般矿物颗粒大,气孔小,坚硬,光下会反光。常用于建筑上的材料
2
沉积岩的形成
沉积岩
由粒径大的砾石组成
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岩层上新下老
石灰岩
SHIHUIYAN
以砂粒为主
石英颗粒含量在90%以上者称为石英砂岩
由微小颗料组成;致密紧实,不透水,往往成为地下水的隔水层
温暖浅海环境下,微生物遗体堆积而成,主要成分是CaCO3
3
变质岩
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明显;多含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页岩变质成为板岩,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花岗岩变质为片麻岩
(1)判断图二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解释“猴子”的形成过程。
(3)与A、C两类岩石相比,B岩石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图一)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二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2)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不断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受外力作用(风化作用)棱角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猴子”。
(3)常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一进三出
两进两出
两进两出
一出三进
常含有化石
当堂训练
下图示意俄罗斯某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的三个阶段。
1.图中角砾岩按成因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2.熔化岩石形成过程中最可能伴随着()
A.地壳岩浆喷出 B.强烈变质作用
C.地热强烈释放 D.较强沉积作用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戊是沉积物,甲、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或岩浆,①~⑤代表某种地质作用。
1.代表重熔再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物质属于图中甲代表的是()
A.岩浆 B.石灰岩 C.大理岩 D.流纹岩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
1.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为大理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推测恐龙化石地层形成后,最可能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岩层断裂
C.岩层断裂—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地壳抬升—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岩层断裂
天山大峡谷山坡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如图一所示。图二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二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二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年5月24日,阿贡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高达5000米,出于安全考虑,多家航空运营商取消往返巴厘岛的航班。
1.图二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⑥ B.④⑧
C.⑦⑧ D.④⑦
2.图一中山体的岩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