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点】第2节-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二章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2节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
内容理解分析
一、明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熟悉高考的错误设置类型,
1/37
第1页共37页第1页共37页
【高考知识点】第2节-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能增强对文本特点的认识,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方向,提升答题的敏感度.第1题高考常
见的几种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如下图所示:
二、运用比对法辨识命题“8大陷阱”
基于筛选信息、观点推断题的命题方式是选择题,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排除错误选项,即“圈点→比对→排除。运用比对法,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
或外延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表面上与原文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相同。
例: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原文]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
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
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
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
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
质性”。
答案偷换概念。“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错误。原文第一段
2/37
第2页共37页第2页共37页
【高考知识点】第2节-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认为,“实物并不等于原物”,因而需要质疑的是“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
,而非“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
2。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
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去根据个人经验或
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例: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原文]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
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答案选项采用“改变”的命题手段设误。“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于文无据,
文中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选项“于文无
据”.
3。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
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
例: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选项]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
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原文](第三段)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
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
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第五段)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
论、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