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同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拜见。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议论辩驳。辨,同“辩”。疏通文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说我勉励乡人学习,是我的本意啊;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理解我吗?诋毁,毁谤。疏通文意1.这篇文章言辞恳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请思考文章可以分几部分,并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赠序的主要内容吗?试着说一说。梳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部分(第1、2段):讲述自己求学之艰苦。第二部分(第3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第三部分(第4段):赞赏马生,点明“劝学”的写作意图。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勤学苦读的经历,勉励同乡后学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在读中增强文言语感。养成积累常见文言词汇的习惯,学会分类整理归纳。作业本作业:请完成对应练习。实践性作业:1.熟读全文,背诵第1、2段。2.识记文中重点词、句子的意思。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第三单元■语言运用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重点)■思维能力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审美鉴赏把握赠序的文体特征,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文化自信体会文章“劝学”的主旨,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难点)第一课时导入一:体裁导入还有几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面临分别,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或已经开始请同学、老师写临别赠言了呢?你会给同窗好友写些什么呢?古人离别时有折柳赠别,有踏歌送别,有作诗赠别,比如李白的《赠汪伦》。除此之外还有写文赠别,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这种临别赠言称为赠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赠序中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入二(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名言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如何苦中作乐,走向成功的。导入三(情景导入)同学们,在古代,读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然而,有一位学子,他不畏艰难,努力求学,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记述他求学经历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本文选自《宋濂全集》。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朝见朱元璋,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便写下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序种类概念书序出现较早,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赠序始于晋代,宋以后,赠序逐渐成为单纯的赠别文体。这一文体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感慨或见解,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嗜()学 加冠() 负箧()曳()屣()皲()裂 媵()人叱咄()被()绮绣 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