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
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七年级下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关于他的一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臧克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13最后一次
讲演
八年级语文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重点)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品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难点)
牲的精神。养)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
13最后一次讲演
知识备杳13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
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
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知识备查13最后一次讲演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
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背景资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13最后一次讲演
知识备杳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
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
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知识备查
13最后一次讲演
知识备杳13最后一次讲演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
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
(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13最后一次讲演
jíchuífù
籍贯捶击赋予
bǐhèngtiǎo
卑鄙蛮横挑拨离间
miè
诬蔑
bēiliè
卑劣
预习检查
13最后一次讲演
(jiān)中间
(jiàn)间接
(zhào)召唤
(shào)召公
横挑
(héng)横竖
(hèng)蛮横(tiāo)挑担
(tiao)挑拨
间召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形近字
锤(chuí)锤炼
捶(chuí)捶击棰(chuí)棰杀陲(chuí)边陲
13最后一次讲演
蔑(miè)诬蔑
篾(miè)竹篾
卑(bēi)卑劣
裨(bì)裨益
婢(bì)奴婢
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卑鄙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