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八下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pptx
文件大小:1.3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9.32千字
文档摘要

9桃花源记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同学们还记得八年级上学期学习的这首陶渊明的《饮酒》吗?今天,让我们学习陶渊明为我们描绘的他理想中

的世外桃源。

9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中钓渔美禽

9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熟记“俨然”的“俨”、“间隔”的“间”、“诣太守”的

“诣”、“遂迷”的“遂”等字的读音;熟记“垂髫”“叹

惋”“骥”等字的字形;理解“豁然开朗”“要”“延”“扶”“寻”等词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难点)

4.珍惜美好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素养)

9桃花源记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喻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闲情赋》。有《陶渊明集》。

知识备查

9桃花源记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

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知识备查

9桃花源记

yI

邑人

jiàn

间隔

yǎn

俨然

9桃花源记

shètiáo

屋舍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qiānmò

阡陌

bīn

缤纷

预习检查

hu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整体感知

9桃花源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整体感知

9桃花源记

整体感知

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

发现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9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遇到,碰见。溪水的两岸。新鲜美好。落花。一说,初开的花。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尽。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整体感知

沿着,顺着。

9桃花源记

这些景物洁净幽寂,处处显示出大自然内在的静美,

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

渔人在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了哪些景物?

精读细研

芳草

高山

落花

9桃花源记

渔人在桃花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