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模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章节内容为田径模块,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高二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田径基本技术,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技精神,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田径训练,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田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
-举例:以短跑为例,重点讲解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技术等,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正确性。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如何有效调整呼吸和节奏。
-举例:在长跑训练中,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在疲劳状态下保持呼吸均匀,以及如何调整步伐和节奏以适应比赛中的不同阶段。此外,还包括如何根据个人体能和比赛情况适时调整战术,以实现最佳竞技状态。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田径运动场地、跑道、起跑器、秒表、运动服、运动鞋、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田径运动技术视频、运动员训练案例分析、运动生理学相关资料。
-教学手段:示范教学、分组练习、比赛模拟、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短跑技术PPT,要求学生预习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的关键动作。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起跑时如何保持平衡?”、“途中跑中呼吸节奏如何调整?”等问题。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理解短跑技术的基本动作。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笔记和疑问列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起跑技术,包括起跑姿势、反应时间等。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起跑练习,让学生体验和改进技术。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起跑技术的关键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起跑,尝试改进动作。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练习中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起跑技术,确保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途中跑技术,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通过线上平台或课堂时间,批改作业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按照要求练习途中跑,并记录练习心得。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练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田径运动发展史: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帮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深厚文化底蕴。
-田径运动规则解析:详细讲解田径比赛中的各项规则,包括起跑、跨栏、跳远、投掷等项目的具体规定,使学生掌握比赛规则,提高竞技水平。
-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法:介绍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等,为学生提供训练参考。
-田径运动与科学:探讨田径运动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学科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
-田径运动与健康:分析田径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2.拓展建议:
-阅读田径运动相关书籍:推荐《田径运动教程》、《田径运动训练学》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田径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观看田径比赛视频:通过观看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高水平比赛,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比赛策略。
-参加田径俱乐部或社团:加入学校或社区的田径俱乐部或社团,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训练,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