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贵州专业技术人员公需(大生态)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贵州省的两个多样性是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包含了实行游客容量。
3.国内食品价格比国际食品价格高出60%以上。
4.十九大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再次载入新党章。
5.海拔800-1200米是适合人类养生的高度。
6.总任务中提出,在()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2015年两会期间着力推动生态坏境保护像保护生命和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坏境。
8.六盘水的“三变”改革是()、()、()。
9.人类征服自然是应该的。
10.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是()。
11.在1999年,李沧平向总理反映农业农村农民真苦真危险。
12.农业的四种转型产业化分别是()。
13.建设生态文明要本着三方协力、三创新联动与三生共赢宗旨。
14.大生态战略实现社会生态和谐的重要着力点有()个。
15.贵州方案明确了贵州试验区建设的()项重点改革任务。
16.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只有一个地球》和《人类环境宣言》是在()年。
17.盼温饱和求生存分别指的是()
A、盼富裕、盼环保
B、求富强、求生态
C、以上都不是
18.河长制改善了水的质量。
19.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必须与回馈相平衡。
20.生态是根本,领导是关键,群众是基础。
21.“三养”基地是指()、()、()。
22.在2015年,苏州、无锡粮食自取率在22.5%和24.6%。
23.进入21世纪后,贵州摆脱了贫困的陷阱。
24.贵州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近138.2亿元。
25.南方喀斯特地区是世界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6.造成贵州贫困的不利因素以及喀斯特贫困地区面临的特殊困难只有扶贫对象规模大,增收渠道单一。
27.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是叠加发展的。
28.《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浙江日报上。
29.生态建设需要以自然恢复为主,规避生态误区。
30.在加大政策支持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政策措施。
31.坚持()与制度并行,推动环境资源发庭全覆盖。
32.无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33.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深度参与全球绿色合作是()。
34.在中国有一本杂志叫“有机漫生活”,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慢村计划。
35.2016年贵州省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36.“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万人。
37.毕节主要发展的是:()。
38.2003年区域协调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
39.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率是21.4%。
40.贵州经验提出了2017年十大成就。
41.经济特殊产业有()大类。
42.贵州属于一个无灾不成年的区域。
43.新环保法中,由重行政司法转向()并举。
A、行政司法
B、行政单位
C、企业单位
D、政府机构
44.贵州因地制宜需要开展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物品。
45.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包含()、()、()、()。
46.农业会走向衰败,社会健康问题也会日益严重。
47.农业文明足以对生态坏境造成根本性的干扰破坏。
48.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需要硬实力,不需要软实力。
49.在新部署里面有提到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
50.新的表述为新的矛盾是日益下降的美好需要。
51.()年节能环保产业达到了5.1万亿,绿色产业高速发展。
A、2015
B、2016
C、2017
D、2018
52.到2020年建立以人为本,以根本目的“多彩贵州公园省”。
53.聚焦体制改革,强化示范试验不是精准把握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54.农业农村使得()的导致带来严重的问题。
55.贵阳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56.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全国坏境保护召开大会是()年。
57.到2049年建国()周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
A、80
B、90
C、95
D、100
58.新环保法有()个之最。
A、4
B、5
C、6
D、7
5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贵州的生态发展优势已形成。
60.生态脱贫制度创新是《贵州方案》34项具体制度成果之一。
61.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