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执业医师-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2.61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4.29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执业医师-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宗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参考答案:A

卫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参考答案:B

2.《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

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

参考答案:D

《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

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

参考答案:C

3.燥邪致病可见的症状是

A、汗出恶风

B、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C、皮肤干涩

D、狂躁妄动

E、大便黏滞,小便混浊

参考答案:C

湿邪致病可见的症状是

A、汗出恶风

B、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C、皮肤干涩

D、狂躁妄动

E、大便黏滞,小便混浊

参考答案:E

4.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

B、肠热便结

C、瘀血闭经

D、脾虚腹胀

E、热结旁流

参考答案:D

5.新感外邪较盛易出现的发病形式是

A、并病

B、继发

C、顿发

D、复发

E、徐发

参考答案:C

6.心的“外华”是

A、发

B、爪

C、毛

D、唇

E、面

参考答案:E

7.下列各项,不属“治未病”内容的是

A、先安未受邪之地

B、起居有节

C、早期诊治

D、调摄精神

E、调整脏腑

参考答案:E

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阴平阳秘

C、整体观念

D、形神合一

E、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C

中医学的治疗特点是

A、天人合一

B、阴平阳秘

C、整体观念

D、形神合一

E、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E

9.能助肺呼吸,助心行气的气是

A、胃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参考答案:E

10.《素问·玉机真脏论》称其“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C

1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寒者热之

C、阴病治阳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参考答案:E

12.四季的阴阳属性中,春天属于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参考答案:C

四季的阴阳属性中,秋天属于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参考答案:B

13.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人工免疫

B、早期诊断

C、早期治疗

D、先安未受邪之地

E、阻截病传途径

参考答案:A

14.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导致的病证是

A、真热假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真虚假实证

D、真实假虚证

E、虚实错杂证

参考答案:B

15.肝阳化风的临床症状是

A、眩晕欲仆,肢麻震颤

B、高热,抽搐

C、筋挛肉瞤,手足蠕动

D、肢体麻木,筋肉跳动

E、皮肤干燥,肌肤甲错

参考答案:A

血虚生风的临床症状是

A、眩晕欲仆,肢麻震颤

B、高热,抽搐

C、筋挛肉瞤,手足蠕动

D、肢体麻木,筋肉跳动

E、皮肤干燥,肌肤甲错

参考答案:D

16.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上

B、气下

C、气乱

D、气结

E、气消

参考答案:E

17.“衄家不可发汗”的机制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参考答案:E

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参考答案:D

18.太阳经病证可见

A、全头痛

B、颠顶痛

C、面额痛

D、头项痛

E、偏头痛

参考答案:D

厥阴经病证可见

A、全头痛

B、颠顶痛

C、面额痛

D、头项痛

E、偏头痛

参考答案:B

19.暑天治病要注意解暑化湿所依据的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参考答案:B

阳虚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所依据的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参考答案:A

2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胜

C、木为土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不胜

E、木为金之所胜

参考答案:D

21.性质“收引”的邪气是

A、寒邪

B、暑邪

C、燥邪

D、火邪

E、湿邪

参考答案:A

22.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源自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