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39.8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3.46千字
文档摘要

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大型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地区举办的各类大型政治、文化、体育、商贸、娱乐等活动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协同应对的工作合力。

5.科学规范,依法处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使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具体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应急指挥中心

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研究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

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负责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及时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

收集、汇总、分析事故信息,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提供依据。

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检查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情况。

负责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3.成员单位职责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活动现场及周边的治安秩序,实施交通管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群众,保护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

消防部门:负责制定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控制和扑灭火灾。

医疗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做好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转运伤员。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运输车辆调配,确保运输畅通。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丧葬服务。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报道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活动前评估:在大型活动举办前,对活动场地、设施设备、人员数量、安全保障措施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

2.安全检查:活动主办方会同相关部门对活动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疏散通道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人员培训:对活动工作人员、志愿者等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物资储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如灭火器、急救药品、担架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预警机制

1.监测与信息收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网络,对活动现场及周边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各类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

2.预警分级:根据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预警,表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橙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黄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一般安全事故。

3.预警发布:当发现安全隐患达到预警级别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各成员单位和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4.预警行动:各成员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对预警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控,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四、应急响应

(一)事故报告

1.报告时限:大型活动期间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向活动主办方报告,活动主办方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并向总指挥报告。

2.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伤亡情况、现场状况、初步原因分析等内容。

(二)分级响应

1.一般事故响应:发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