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地球一小时,与自然共生息
二、班会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地球一小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环保活动,旨在倡导人们在每年特定的一小时内,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和电器,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本次班会旨在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增强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班会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起源、目的和意义。
掌握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法和环保生活小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四、班会时间
[具体时间]
五、班会地点
[教室具体地点]
六、参与人员
[班级名称]全体学生
七、班会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与地球一小时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一些与环保主题相关的小奖品,如环保笔记本、绿植等。
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话题和互动环节,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学生准备
提前了解地球一小时活动,收集相关资料。
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并记录下来。
八、班会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城市夜晚灯火辉煌的视频,展示美丽的夜景。
2.提问学生:这样的夜景美不美?你们喜欢吗?引导学生积极回答。
3.教师话锋一转,播放一段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视频,如洪水、干旱、飓风等,让学生感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4.提问学生:看到这些自然灾害,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与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夜景有什么关系?
5.引出班会主题地球一小时,与自然共生息。
(二)了解地球一小时(10分钟)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起源。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2.展示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发展历程图片,让学生了解该活动从最初在澳大利亚悉尼发起,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之一的过程。
3.介绍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全球性的熄灯行动,唤起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倡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意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三)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15分钟)
1.展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图表,如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变化的现状。
2.组织学生讨论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衣: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影响纺织原料的供应,进而影响服装行业。
食:极端天气事件可能破坏农田,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影响我们的食物供应和价格。
住:海平面上升可能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城市和居民住房安全。
行: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交通出行,如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会导致道路积水、结冰,影响交通安全。
3.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环保行动大家谈(20分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教师给出一些提示,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围绕讨论话题展开讨论,并记录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2.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提出的好想法和建议,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
3.教师进一步补充一些环保生活小常识,如:
随手关灯、关电器,避免待机耗电。
用洗菜水浇花、冲厕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出门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自带环保袋购物,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带饭盒和餐具。
(五)环保知识竞赛(15分钟)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环保知识竞赛。
2.竞赛题目围绕地球一小时、气候变化、环保生活等方面设置,例如:
地球一小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