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5.3《尊老爱幼好少年·尊老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docx
文件大小:17.3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3.64千字
文档摘要

5.3《尊老爱幼好少年·尊老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3《尊老爱幼好少年·尊老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尊老爱幼好少年·尊老敬老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六年级学生深入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实践活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认识到尊老爱幼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对长辈和年幼者的关爱责任。

2.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学习过家庭伦理、社会公德等基础知识,对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家庭和社会关系有较强的关注,对尊老爱幼的话题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自我意识较强,有时可能忽视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和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尊老爱幼的意义时,可能难以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行为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可能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导致在实践尊老爱幼的过程中产生困惑和矛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案例,讲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中的尊老爱幼故事,增强情感共鸣。

3.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敬老卡、开展敬老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尊老敬老场景。

2.网络互动: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敬老活动,拓宽学生参与渠道。

3.实物教学:引入实物教具,如传统手工艺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尊老爱幼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体现这一美德。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你们在家庭中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的?”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尊老爱幼的内涵,包括对长辈的尊敬、关爱和帮助,以及对年幼者的照顾和引导。

-介绍尊老爱幼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现代社会对这一美德的期待。

-举例说明:

-通过讲述古代尊老爱幼的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让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典范。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学生帮助老人过马路、为年幼同学提供帮助等,让学生理解尊老爱幼的具体表现。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尊老爱幼的行为。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尊老爱幼的实践活动方案,如制作敬老卡、开展敬老志愿服务等。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准备。

-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活动方案中的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使活动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4.活动实施(约30分钟)

-学生按照活动方案,分组进行尊老爱幼的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尊老爱幼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在尊老爱幼方面的不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6.课后作业(约10分钟)

-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尊老爱幼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尊老爱幼的现象和问题。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孝经》摘要:介绍《孝经》中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