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少年宫科学动力机械课程(说课稿)熊先生的椅子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熊先生的椅子》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西省九江市少年宫科学动力机械课程,四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协作。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原理的应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生对动力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实验操作,正确组装和调整“熊先生的椅子”。
难点:
1.学生对机械传动比的计算和应用。
2.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椅子的稳定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动力机械原理。
2.提供计算表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3.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稳定性问题,并引导他们总结经验。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动力机械实验装置、计时器、电子秤、螺丝刀等工具
-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用于展示教学视频和实验步骤
-信息化资源:科学实验教学软件,提供模拟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电子教材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动力机械的例子吗?”引入话题。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动力机械图片,如电动车、自行车等,引发学生兴趣。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动力机械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一个有趣的实验——‘熊先生的椅子’。”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动力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多媒体展示动力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详细讲解“熊先生的椅子”的构造和原理,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支撑结构等。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步骤。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动手组装“熊先生的椅子”,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当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组装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力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提醒注意事项。
5.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类似动力机械的小实验,如制作简易风扇等。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动力机械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动力机械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发明。
-动力机械的类型与应用:详细讲解各类动力机械,如内燃机、电动机、液压机械等,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科学实验与探究方法: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探究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相关科学家的故事:介绍对动力机械发展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如牛顿、瓦特、爱迪生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发明家的故事》等科普书籍,了解动力机械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贡献。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兴趣小组,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动力机械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力机械,思考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力机械的科普视频和动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动力机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知识的交流与碰撞。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动力机械,并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尝试设计简单的动力机械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协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动力机械实验,如制作小型水车、风力发电机等,增加亲子互动。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最新的动力机械技术发展,拓宽视野,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情。
板书设计
①动力机械原理
-动力源:内燃机、电动机等
-传动机构:齿轮、皮带、链条等
-支撑结构:支架、底座等
②熊先生的椅子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动力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动力源、传动机构、支撑结构等
-实验步骤:组装、调试、测试
③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确保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环境保护: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注意废弃物处理
-数据记录: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