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以及关注农业发展的责任感。通过结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农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1)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农业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和粮食节约的实际操作能力;3)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生产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其关注农业发展、节约粮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粮食生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掌握节约粮食的实际行动。
难点:1.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局限;2.节约粮食行为的养成。
解决办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农业生产过程,增强直观感受;2.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种植、制作粮食浪费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体验粮食生产的艰辛;3.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或学校节约粮食的场景,培养节约习惯;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激发节约粮食的内在动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实物(如种子、粮食样本)
-课程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农业生产视频、粮食浪费相关新闻报道、节约粮食的宣传海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视频:展示农业生产场景,如农民播种、收割等。
2.提问:观看视频后,同学们认为粮食是如何从田间地头来到我们餐桌上的?
3.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生产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粮食生产过程: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等环节。
2.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粮食是人类的衣食之源,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3.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粮食产量、种植面积、粮食种类等。
4.分析粮食浪费现象:原因、表现、危害等。
5.讲解节约粮食的实际行动:从个人、家庭、学校等层面提出具体措施。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节约粮食。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粮食生产的知识?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角色扮演:模拟家庭聚餐场景,学生扮演家庭成员,进行节约粮食的对话。
2.教师点评,总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学生分组,针对粮食浪费问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各小组展示标语,教师点评。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观察一周内家庭或学校的粮食浪费情况,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教学时间: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农业科技发展史:介绍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如杂交水稻的培育、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等。
-粮食种类与营养价值:详细介绍不同粮食作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
-粮食储备与安全:探讨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安全政策及应对粮食危机的措施。
-粮食浪费现状与对策:分析全球粮食浪费的现状,介绍各国在减少粮食浪费方面的成功经验。
-环保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保农业的概念、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粮食的故事》、《农业科技发展史》等,以深入了解农业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园区、农场或粮食加工厂,实地感受农业生产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新闻,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开展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调查当地粮食浪费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环保农业实践活动,如种植蔬菜、水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
-通过网络平台,如农业科普网站、粮食安全论坛等,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国内外农业发展动态。
-邀请农业专家或农民代表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农业生产的经验和心得。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宣传节约粮食、参与粮食捐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与粮食相关的科学实验,如测定粮食的含水量、分析粮食的营养成分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了《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课,我觉得整体上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对于粮食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节约粮食的意识也有所提高。下面我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