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79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5
总字数:约4.13千字
文档摘要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认识饶、屿等13个生字,会写富、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图片欣赏等方式,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祖国领土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学习文中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以及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

体会西沙群岛海水颜色变化的原因,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神奇。

学习作者如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体会作者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增强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同时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和看到的图片都来自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3.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认读生字:饶、屿、崖、卵、粪、辈、设、盏、啪、凳、逢、渔、靠

理解词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成群结队、飘飘摇摇、祖祖辈辈

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准生字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西沙群岛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概括总结,梳理出文章的脉络:课文先总述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然后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总结强调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热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5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总起全文,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同时点明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引起下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海面颜色的词句: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让学生说一说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的意思。

展示西沙群岛海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水颜色的变化,理解五光十色的含义。

提问: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面会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景象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海面的美丽神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表格:

|生物名称|特点|

|||

|珊瑚|各种各样,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结合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鱼多的句子: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