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文件大小:501.5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5
总字数:约1.41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届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2.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3.如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旗帜。下列对该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维护贸易秩序

C.该组织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D.该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5.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城市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②印刷术得到进一步改进创新

③政府大力鼓励海外贸易繁盛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关于两幅图的论述正确的是

A.左图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B.右图反映出河姆渡人能够种植水稻

C.两种工具使用的材质和制作水平不同 D.两种工具反映了两地生产力水平相同

7.由于忙于一战,欧洲工业衰退,印度的塔塔家族发展了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中的个企业成为英帝国中最大的钢铁厂。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A.削弱了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 B.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促进了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8.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

C.“一个中国”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9.“每当人们在中国义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①

10.下图内容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产生的影响有

①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②南方战乱较少,利于发展

③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

④传播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

12.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3.扬州是一座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下列属于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是

A.扬州火车站

B.新万福大桥

C.扬泰机场

D.瘦西湖

14.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A.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我国古代第一个治世

B.光武中兴﹣﹣东汉初年,刘邦统治时期

C.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统治时期

D.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15.“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下图所指国共抗日的著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