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高考政治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1.文化的含义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4.★文化的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2)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6.文化的载体
(1)含义:文化载休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3)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7.★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对社会)
①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对民族)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3)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对个人)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发展:①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内部)
②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外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
(2)意义:①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
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华民族)
4.★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侧重文化继承)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侧重文化发展)
③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国家)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