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5篇 .pdf
文件大小:361.2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5
总字数:约3.45千字
文档摘要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5篇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的传说人人皆知,对于我来说,端午节则意味着,有假期可以玩,又

美味的粽子可以吃。

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呢?我特地跑到奶奶那里寻求帮助,我让奶奶

教我包粽子。我先让奶奶为我做个示范,只见奶奶一折一叠眨眼间,原本是一张

粽叶和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颗粽子了,好神奇呀,我赶紧让奶奶一步一步从

头教我做。奶奶先教我做红枣三角粽,配料有,红枣、糯米,开做了我信心十足,

先将粽叶的一头扭转叠加,形成”漏斗“状,可就这简单的一步就难住了我,奶

奶一下就成了,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成,然后用手托着漏斗,拇指压着重

叠的部分,添加糯米等馅料,压实后,用粽叶将糯米盖上,再将多出来的粽叶沿

着漏斗做等边三角形缠绕,缠上棉线。终于做完了,我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虽然没奶奶包的精致、漂亮,但却觉得比平常我吃到的任何一个粽子都好吃。

粽子做完了,妈妈带着我拿一些去送给姥爷和朋友,他们都高兴地接受了,

我也特别开心,我这才明白原来包粽子还有这样一层含义:可以表达出朋友和朋

友之间的友情,亲人和亲人之间的亲情,大家一起在这个节日里分享快乐,分享

这份情意。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2

细雨蒙蒙,连缀成丝。粽香飘万里,情意暖人心。绿水浮龙舟,千古话端午。

——题记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这粽香飘香的季节,我们以随同那屈原的

带领下,一起走进端午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清晨,人们纷纷踏出家门,到

各自计划的目的地进发,这便是端午人们的一个习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

远望去,一片沸腾的海洋。出行的人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折一些树枝,再买

一个葫芦,挂在自己的家门上。这,变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走进端午节,踏青游玩,折下树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端午,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河溪两边人山人海,锁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

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向目标。湖水飞溅着,人们的心情也随

之飞溅,呐喊加油声络绎不绝,一浪赛过一浪。

走进端午节,龙舟越过,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碧绿的粽叶将糯米包裹其中,略带着些微微

的清香。我也动起手来,开始包粽子,将对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

原当时那英俊潇洒的面孔已浮现在我的眼前,随之咕咚一身,带着无限的悲愤,

投入江中。百姓们纷纷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会吃掉他的身体。从此,每逢

端午佳节,各家都会包粽子,空气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进端午节,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铭记先烈。

走进端午节,领略传统文化别样的内涵,感受传统节日迷人的魅力,萦绕心

头的是缠缠的暖意,挥之不去的是绵绵的情意。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学们,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经过很多

朝代,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层纱,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吧。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感人故事吧。据《史记》记载,屈原

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的

强烈反对而被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

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

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

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人民衰痛异常,就在江面划龙舟驱散

江中之鱼,并且以芦叶包馅料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纪

念屈原这位英雄,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怎能忘记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

样繁多。每年五月,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馅

料种类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枣;南方则有豆沙、水果、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

其中以浙江嘉兴粽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一直盛行,而且流

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

洋”这句俗语表现了端午节热闹欢快的情景。当今的端午节不单是纪念屈原,而

且也在展现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