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10篇)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稿篇1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给心灵一米阳光,用阳光照
亮彭中》。
2000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向全国大、中学生发出倡议,把
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
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
纳自己。发起者解释说: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5.25活
动的主题是:“我爱我,给心灵一米阳光;我爱我,用阳光照亮
世界”。通过心理活动月,我们希望能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一、能正确理解健康的标准
健康是指人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要有心理健康。关于心理
健康,目前相对权威的标准有10条,具体内容是:
①有相对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④有充分的适应能力,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动地适应并
改善现实环境;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第1页共21页
⑥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⑨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
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⑩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当然,要完全符合这10条,似乎也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个人
的经历不同,如重大的生活事件,成长的家庭环境也不一样,心
理健康也受一些性格特征的影响。而且,因为偶尔也还有任性的
时候,毕竟,我们还很年轻。
这10条中,有偶尔不符合的,也正常,但是不能一直不符合,
例如第9条,“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这
一条看似道德纪律要求,其实反映的是人的社会化问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生活在人群中。刚生下来
的小婴儿,就只是一个自然人,只知道吃喝拉撒。几个月后,开
始和人互动,会笑了,渐渐的,也会迎合大人的需要,所以,人的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真正完成社会化的人,会主
动的把社会规则、人际关系等标准融入到自身生活。
关于这一条,可以通俗的表述为:“自己舒服,也没有让别
第2页共21页
人不舒服。”也就是合自己的心意,并且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即:心中有自己,心中还一定要有他人。
二、有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遭遇心理问题,一个人说自己不会有心理
问题,那是在回避或忽视问题。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出现心理问
题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感冒的时候。人的心理会
出现心理烦恼(困惑)、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几种相
对而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中,心理烦恼(或困惑)是暂时的,随外界刺激或压力消失
而恢复健康;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但是也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心理障碍则需要专业帮助,但是会影响社会功能,损害可能不可
逆;而心理疾病则是心理过程的障碍,是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
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在积极
的干预下有治疗效果,但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
和社会监护,例如精神病。所以,不要一听说心理问题,就是精
神问题或神经问题,其实心理问题和感冒等身体问题类似。
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冒,但是不能让自己感冒持续太久。如果
拿身体状况和人的上述几种心理状态做比较,有点类似于小感冒、
咳嗽发热的重感冒、重感冒引发的肺炎等等。出现小感冒,要积
极面对,多喝水,多休息,主动解决问题,否则,会出现重感冒,
第3页共21页
重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持续时间太长,肺部受损,可能出现肺炎,
这就是相对麻烦的身体疾病了。
所以,有心理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请记
住一句话: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既然如此,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去
学校心理咨询室做咨询,也不要大惊小怪,应表示充分的理解。
自己感到有些困惑,感觉摆脱不了,也一样可以找学校心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