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分析
[摘要]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
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并非孤立的单
位,而是符号的系统。根据视觉形式分为表层形式和深层形式,可
以分别阐释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形式特征。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
的表层形式为色彩、线条和大小等材料因素,深层形式为线性结构、
循环结构、圆形结构和网状结构和隐喻形式等空间关系。知识可视
化视觉表征的形式设计中,需要构建视觉表征的结构关系,展现内
容性元素;应用线条、色彩和大小等材料因素,发挥修饰性作用:
文字符号与视觉形式结合,明晰所指代的内容。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形式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图形学蓬勃提高,人们将可视
化技术应用于数据的可视化中,通过分析数据,去探索规律、表达
知识。“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
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
体知识的创造和传递。”
知识可视化价值实现有赖于它的视觉表征形式。尽管知识可视化
的视觉表征形式丰富多样,但其设计应用却存在不少错误的设计观
点和不恰当的应用方法,未能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究其原因,
“在知识可视化的环境中,人们的视觉经验与阅读行为在发生转
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而
目前的研究对诸多类型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共性分析不足,尚未
充分把握视觉表征的本质特征。
“视觉信息具有可以理解的特定语法。”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
以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作为信息载体,经过组合编码,形成符合语
法结构的图形。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并非孤立的单位符号,而是符
号组成的系统和结构。在研究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符号结构时,
只有分析符号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形式才有意义。
一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形式分析的作用
作为一个学术用语,视觉表征指用视觉符号表现意义,侧重于探
讨的是视觉符号与其指代物的关联,以及人们怎么样视觉符号传播
和交流思想。视觉表征有两重含义:一个是作为名词,指承载着意
义的视觉符号。一个作为动词的表征,是指以符号为中介进行意义
的传播。也可是认为,视觉表征作为形容词的意思为“通过眼睛感
受到的”,而作为名词的解释只是具体的视觉表征形式。
1.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类型丰富多样、不断拓展
epplerburldaard将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概括为6种类型嗍:(1)
启发式草图(heuristicsketches),在小组间产生新的见解;(2)
概念图表(conceptualdiagrams),结构化信息并展示其关系;(3)
视觉隐喻(visualmetaphors),映射抽象数据使其易于理解;(4)
知识动画(knowledgeanimations),动态的、交互的可视化技术;
(5)知识地图(knowledgemaps),结构化专家知识并提供导航;(6)
科学图表(scientificcharts),可视化知识域。
jonassen等人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可视化方法,认为知识可视化视
觉表征主要有:概念图(conceptmap)、思维导图(mindmap)、认知
地图(cognitivemap)、语义网络(semanticnetwork)和思维地图
(thinkingmap)等。
邱婷等专注于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形式,将其分为知识地图、
示意图、图画、连续性图表、离散性图表、矩阵图、流程图、组织
者和树形图九类,并分别描述了每种形式的来源和特征。
20世纪90年代后,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优势被更多国外的学
者关注,开发出了更多形式。如美国吉克萨斯基督教大学提出“知
识地图”(knowledgemaps),jonassefisher(2000)提出“语义网
络”(semanticnetworks)以及ackermaneden(2001)提出“认知地
图”(cognitivemaps)等。
随着各种知识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视觉表征形式会被应用
到知识可视化中来。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类型在不断地发展中,其
现有的数量或分类不会固定不变。虽然不少研究成果提及了知识可
视化视觉表征的众多类型,但还没有包含所有的视觉表征类型,也
不可能完全列举所有的视觉表征类型。
总体而言,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类没有明确的标准,存在不
同程度的相互包含和重叠现象。究其原因,已有研究没有明确界定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本质特征,导致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