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2.2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docx
文件大小:14.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6
总字数:约3.6千字
文档摘要

2.2.2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2.2.2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海水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展开,通过分析海流、潮汐等海水运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海水运动在塑造海岸地貌、影响气候、影响航运等方面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和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海水运动规律,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海流分布,培养地理实践力;理解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观;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潮汐现象,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地球自转、公转等基本地理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对海水运动及其影响的细节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但人地协调观和科学思维能力仍需加强。行为习惯上,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课堂纪律,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有待提高。这些学情特点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影响,教学中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其地理素养。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海流图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学科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海流模拟软件、海洋资源数据库、在线地理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海流的基本类型和影响。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海流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海流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反馈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所准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理解海流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对海洋运动的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建立对海流运动的基础认识。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方便学生获取预习资料和进行交流。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海流运动的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海洋纪录片片段,引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海流的分类、运动规律以及其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例如,讲解暖流和寒流的特点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特定海流的生态影响。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海流运动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海流的知识。

实践活动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海流运动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流运动的知识点,掌握其影响。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涉及海流运动影响的应用题,如“分析某地气候受暖流影响的程度”。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海洋科学书籍和在线课程,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探索海流运动的其他方面。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深化对海流运动的认识。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作业和拓展学习过程,提升自我学习效果。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海流的基本概念、类型、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海流,如暖流、寒流、上升流、下降流等。

(2)学生能够分析海流的形成原因,如地球自转、风力、海底地形等。

(3)学生能够阐述海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对气候、生物、航运等方面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