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大学问(活动一)(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小商品大学问”为主题,结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式,了解小商品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活动一“走进小商品市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小商品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小商品市场调查,提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学会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小商品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商品对人们日常生活便捷性的贡献。
-例如,重点讲解小商品如何提高生活效率,如家用电器的便利性。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是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小商品市场的变化,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因素。
-例如,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小商品价格的波动与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关系,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例,系统讲解小商品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小商品市场现象进行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小商品的市场规律和消费者心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小商品市场情况。
2.实物展示:引入实际小商品,让学生亲手触摸,增强感性认识。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日常生活小商品使用的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哪些小商品?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商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知识讲解:介绍小商品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用时5分钟。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家用电器的便利性”,讲解小商品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时5分钟。
3.市场调查:介绍小商品市场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用时5分钟。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小商品市场调查,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题:发放小商品市场调查问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用时5分钟。
2.小组分享: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如“小商品市场调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回答,用时3分钟。
2.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用时2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小商品的质量?”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小商品市场调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
**七、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小商品的概念:
-定义:小商品是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价格相对较低、易于携带和更换的商品。
-特点: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稳定。
2.小商品分类:
-生活用品:包括家居用品、厨具、清洁用品等。
-文具用品:包括铅笔、纸张、笔筒等。
-娱乐用品:包括玩具、体育用品等。
-日用杂品:包括化妆品、保健品等。
3.小商品的特点:
-使用方便:小商品设计简洁,便于携带和操作。
-更新换代快: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小商品不断更新。
-价格相对稳定:小商品价格相